[实用新型]一种3D光线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5456.4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4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雷文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万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光线坠。
背景技术
在建筑等施工工地,常常使用线坠对施工的垂直度进行检验,线坠的底端呈锥度,上边连接有线,利用线坠重量使线坠上的线保持垂直,这样就可以确定高处位置与下面相应的垂直点,也可以进行墙角的垂直度等,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费时,且精确度也因人而异,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准确的定位。
另外,在高耸构筑物施工时的垂直度控制十分重要,现行规范规定,高度不大于60米的构筑物可以用线坠测量,大于60米的构筑物不得采用线坠测量,可实际施工中即使是200米以上的构筑物,也还是采用线坠测量;在有风的条件下,风对于线坠的影响大,导致测量误差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3D光线坠,所述3D光线坠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不受大风、日光光线等环境影响,且简单易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3D光线坠包括光发生器、电源模块、光栅、自动卷线器、透光锥形坠体以及与其相连的垂直吊线;
所述透光锥形坠体内设置有线性开孔,所述线性开孔用于设置光发生器和电源模块;
所述光发生器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光栅设置于透光锥形坠体内开孔的内壁上或所述光栅设置于透光锥形坠体的外壁上;
所述垂直吊线一端与透光锥形坠体连接,另一端连接至动卷线器;
所述自动卷线器上设有吸附体;
所述垂直吊线的长度为10至50厘米;
光栅的竖向透光线在透光锥形坠体外表面沿90度弧度均匀分布;光栅的水平透光线在透光锥形坠体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
所述自动卷线器顶端设置有一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体为强力吸盘,可以使得线坠直接吸附于墙体,无需通过重物将吊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光发生器为三维激光连续发生器。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吊线长度为30厘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线坠中设置光发生器和光栅,通过光线为施工者提供精确的定位;相较于传统的长吊线,本技术方案采用短吊线加透光锥形坠体的方式,有效减少了环境,特别是大风对吊坠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设置自动卷线器和吸附体,避免传统吊坠使用时需要寻找单独固定物的问题;通过在自动卷线器顶端设置有一吊环,利用绳子将吊环与吸附体连接,避免了某些施工特殊点(如远离墙体位置)无法放置吊坠固定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光线坠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受环境因素影响小且精确度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施工测量放样引测,钢结构安装工程同步提升监测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3D光线坠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3D光线坠的结构示意图2;
图中:1透光锥形坠体、2吊线、3自动卷线器、4吸附体、5光栅的竖向透光线、6吊环、7光栅的水平透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3D光线坠包括光发生器、电源模块、光栅、自动卷线器3、透光锥形坠体1以及与其相连的垂直吊线2;
所述透光锥形坠体1内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设置光发生器和电源模块;
所述光发生器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光栅设置于透光锥形坠体1内开孔的内壁上或所述光栅设置于透光锥形坠体1的外壁上;
所述垂直吊线2一端与透光锥形坠体1连接,另一端连接至动卷线器3;
所述自动卷线器3的侧部设有吸附体;
所述垂直吊线的长度为10至50厘米;
光栅的竖向透光线5在透光锥形坠体外表面沿90度弧度均匀分布;光栅的水平透光线7在透光锥形坠体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
所述自动卷线器顶端设置有一吊环6,即可通过悬吊即可提供全周水平线。
所述吸附体4为强力吸盘,可以使得线坠直接吸附于墙体,无需通过重物将吊线2固定。
为保证光线的穿透性及稳定可靠性,所述光发生器选择为三维激光连续发生器,可以提供精准的平面十字线,同轴垂线。。
优选的,所述垂直吊线2长度为30厘米。
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吸附体还可设置于自动卷线器的顶端,使吸附体直接吸附与楼板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3D光线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万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航天万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5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缆在线观测系统
- 下一篇:基于网页的BIM多专业协同设计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