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5185.2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2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浦卫华;郭立君;赵伟;张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11336 | 代理人: | 董巍,刘明霞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重油由于其价格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中、低速船用柴油机。重油由于常温下粘度大,流动性差,一般需要预先加热至70℃左右进行输送;为了保证良好的喷射雾化性能,一般需要加热至90~120℃进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进行喷射。使用重油的柴油机一般配备一套燃油系统满足轻、重油使用要求,设置轻、重油切换装置,应对发动机实际使用的需求。一般采用轻柴油起动,待柴油机运行至中高负荷时,切换至重油模式;停机前,切换至轻柴油模式,冲洗燃油系统管路中残留的重油。
燃油系统试验平台试验时,由于燃油(轻柴油或重油)不参与燃烧,如果类似的采用轻柴油切换重油运行或重油切换轻柴油运行,势必会造成轻柴油和重油的混合,一旦混合物进入轻柴油油箱或重油油箱,必然会造成平台试验油箱油品的污染,影响后续平台试验正常开展。因此,平台试验不宜采用两种油品切换,转而采用模拟重油油品,模拟重油进入发动机时的温度和粘度。然而现有的供油系统多为针对采用轻柴油切换重油运行或重油切换轻柴油运行的燃油系统试验平台设计,没有适用于采用模拟重油的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供油系统。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供油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油系统,用于对燃油系统试验平台供油,其包括:
主油箱,用于储存所述燃油系统试验平台所用的模拟重油;
混合油箱,所述混合油箱通过第一输送管路与所述主油箱连通,以将所述模拟重油输送至所述混合油箱;
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入口与所述混合油箱连通,用以对来自所述混合油箱的所述模拟重油加压;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连通,用以对经过所述增压泵加压之后的所述模拟重油加热;
粘度计,所述粘度计的入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通,用以检测经过所述加热器加热之后的所述模拟重油的粘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所述加热器的加热量,所述粘度计的出口与所述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喷油泵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喷油泵的回油口与所述混合油箱通过第一回油管路连通,以将没有经过压缩做功的所述模拟重油回收至所述混合油箱。
可选地,所述喷油泵的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回油口可开关地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回油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使所述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喷射回油抽油泵与所述主油箱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依次串联地设置有回油冷却器、低位油箱和抽油泵,以将经过压缩做功的所述模拟重油回收至所述主油箱。
可选地,所述主油箱和所述混合油箱还通过第一旁通管路连通,以使得所述混合油箱内液位过高时,多余的所述模拟重油通过所述第一旁通管路进入所述主油箱。
可选地,所述混合油箱和所述增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二旁通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调压阀控制供油压力,将多余的所述模拟重油旁通至所述混合油箱。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上设置有供给泵。
可选地,所述主油箱与所述供给泵的出口通过第三旁通管路连通,所述第三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将多余的所述模拟重油旁通至所述主油箱。
可选地,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供给泵之间的通路设置有粗滤器。
可选地,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粘度计之间的通路设置有精滤器。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压差报警的压差发讯器,所述压差发讯器与所述精滤器并联。
可选地,所述供油系统的底部设置有集油盘,所述集油盘的低点设置有集油盒。
可选地,所述主油箱具有加热功能,用以对所述模拟重油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油系统,可以满足使用模拟重油对燃油系统试验平台进行供油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供油系统所用的模拟重油的粘温特性曲线图;以及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供油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输送管路2:第一旁通管路
3:第三旁通管路4:第二输送管路
5:第二旁通管路6:第一回油管路
7:循环管路8:第二回油管路
10:主油箱 11:供给泵
12:第一调压阀 13:粗滤器
20:混合油箱 21:第一增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5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