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3738.0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0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昌;祁方;王付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B01D53/6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刘勇,金宇平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吸收塔。
背景技术
气液逆向接触,是化学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段,以次氯酸钠的制造为例。作为氯碱工业生产的产品之一,次氯酸钠生产实际上是氯碱行业的一个分支,一般采用苛性钠氯化法进行生产,即用氯气和烧碱在低温条件下(15℃以下)反应制得,其生产方法有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市场上目前使用间歇法生产,即采用带有冷却盘管的反应釜,将氯气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得到次氯酸钠溶液。
此种类型的生产装置为敞开系统,存在有效氯浓度难以控制、氯气吸收不完全等缺陷。尤其是,在生产时,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依靠压缩空气鼓泡进行混合,反应终点依靠人工取样分析,效果较差,且反应釜气相不能有效回收,环境污染较严重,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尾气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尾气吸收塔,包括:塔体、至少两个塔盘、进液分布器、填料支撑板、填料压圈和冷却管;
塔体由筒体以及分别安装在筒体上方和下方的上封头和下封头组成;上封头上设有气相出口,下封头或筒体上设有气相进口,下封头底部还设有液相出口;多个塔盘、进液分布器和填料支撑板自上而下安装在筒体内,进液分布器上设有与外界连通以输入液体的通孔;
塔盘包括塔板和分散安装在塔板上的多个溢流杯,每个溢流杯内部安装有一根对应的降液管;冷却管盘绕在塔板上,其端部贯穿筒体;
筒体上位于最上层塔盘上方设有第一液相进口;筒体上还安装有多个与塔盘一一对应的排净弯管,各排净弯管安装在对应的塔盘下方并与塔板连接,塔板上设有与排净弯管位置对应的通孔;
填料支撑板上堆积有填料层,填料压圈镇压在填料层上方并位于进液分布器下方;填料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第一液相进口处安装有第一液相进口弯管。
优选地,在最底层塔盘与进液分布器之间设有第二液相进口,第二液相进口处安装有第二液相进口弯管,且第一液相进口弯管和第二液相进口弯管位于筒体内部分均向下弯曲。
优选地,最上层塔盘上设有套杯,第一液相进口弯管的下端插入套杯中。
优选地,塔板上还安装有泡罩。
优选地,塔盘数量为2。
优选地,还包括集液环,其水平安装在筒体内并淹没在填料中。
优选地,集液环为倒锥筒状结构,其上圆截面与筒体周向连接,其下棱边为齿状结构。
优选地,塔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人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尾气吸收塔,包括:塔体、至少两个塔盘、进液分布器、填料支撑板、填料压圈和冷却管;多个塔盘、进液分布器和填料支撑板自上而下安装在筒体内。
本实用新型中,气体通过气相进口进入塔体内然后上升通过填料支撑板进入填料层;液体通过进液分布器进入塔体内部,并且由进液分布器均匀分布后进入填料层。气体和液体在填料层中充分混合吸收后,液体下降在下封头内沉积,并可通过液相出口排出,经过填料层的未反应气体即尾气通过气相出口排出。
进液分布器和填料层配合,使进入设备的液体分布更加均匀,能够更好的与气相在填料层充分混合吸收,能够有效防止液体下降过程中产生偏流现象,减少由于液体不良分布所引起的放大效应,充分发挥填料的效果。
每一个塔盘在塔体内增加了一层液层,使得未反应气体即尾气上升过程中经过液层,通过液层的吸收,实现气体的无害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尾气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吸收塔,包括:塔体、至少两个塔盘1、进液分布器2、填料支撑板3、填料压圈4和冷却管5。
塔体由筒体6以及分别安装在筒体6上方和下方的上封头7和下封头8组成。上封头7上设有气相出口7A,下封头8或筒体6上设有气相进口8A,下封头8底部还设有液相出口8B。
本实施方式中,塔盘1用了两个,两个塔盘1、进液分布器2和填料支撑板3自上而下安装在筒体6内,进液分布器2上设有与外界连通以输入液体的通孔。填料支撑板3上堆积有填料层,填料压圈4镇压在填料层上方并位于进液分布器2下方。填料支撑板3上设有多个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37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气回收净化塔
- 下一篇:易排凝液的立式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