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3681.4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1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管向东;陈大强;陈昌秀;罗晓川;亚历克斯·布兰多;黄大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梁顺宜;郝传鑫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循环 成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的光源照明装置、成像接收通道和图像接收装置;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待观察甲襞的手指夹持器;成像接收通道的一端连接手指夹持器,另一端连接图像接收装置;成像接收通道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设于手指夹持器的上部;光源照明装置设于成像接收通道内并邻近开口,光源照明装置发出的光线从开口射出至甲襞;成像接收通道内设有若干片光学镜片,若干片光学镜片将从开口射入至成像接收通道的光线的成像投射至图像接收装置;图像接收装置的图像数据发送端与计算机的图像数据接收端通信连接。减小了装置的体积且提高了甲襞微循环的观察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微循环通常是指人体血管网中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管直径较小的血液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最基本单元。它是血液与各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微循环的状态代表着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的皮肤皱折。其表皮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下为结缔组织突起形成的真皮乳头,每个乳头内一般有一支毛细血管,走向表皮,接近表皮时与表皮平等,在显微镜下容易看见。因此,甲襞是观察微循环的良好部位,也是临床微循环检查最常用的部位,医生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微循环图像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现有的甲襞微循环成像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基于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技术(OPS)的微循环成像装置,其成像光学系统均采用折射式光学系统,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微循环的无创、实时监测。但是目前基于正交偏振成像的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的仍然存在其局限性:上述成像装置往往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在检测微循环图像时,需要医生手持装置把手或者用其他配套设备固定装置,且需要病人在使用时手指必须固定不移动,导致上述装置获得微循环图像需要的准备时间长而且无法获得长时间的稳定图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能够减小装置的体积,并且方便使用者的携带,提高了甲襞微循环的观察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的光源照明装置、成像接收通道和图像接收装置;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待观察甲襞的手指夹持器;所述成像接收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指夹持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图像接收装置;所述成像接收通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手指夹持器的上部;所述光源照明装置设于所述成像接收通道内并邻近所述开口,所述光源照明装置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开口射出至所述甲襞;所述成像接收通道内设有若干片光学镜片,所述若干片光学镜片将从所述开口射入至所述成像接收通道的光线的成像投射至所述图像接收装置;所述图像接收装置的图像数据发送端与计算机的图像数据接收端通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采用了夹持结构,并将光学成像系统集成在夹持状的结构中。将所述成像接收通道的开口设于所述手指夹持器上部,即所述待观察甲襞的上方,同时将所述光源照明装置设于所述成像接收通道内并邻近所述开口,从而使该开口成为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口,所述光源照明装置发出光线且通过所述开口投射至所述甲襞;所述带有甲襞微循环信息的光线通过所述开口射入所述成像接收通道,即所述成像接收通道通过所述若干片光学镜片收集带有甲襞微循环信息的光线,并将收集的光线的成像投射至所述图像接收装置;所述带有甲襞微循环信息的光线是射入所述甲襞皮下发生散射后返回所述甲襞表皮的光线;所述图像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所述光线的成像进行光电转换和模数转换,并将获得的图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并显示出所述甲襞的微循环图像。将光学成像系统集成在夹持状的结构中,减小了所述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的体积;且所述甲襞微循环成像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待观察手指用该装置按要求夹住即可,不需要医生手持且能够很快固定在使用者(病人)的手指上,方便使用者的携带,提高了甲襞微循环的观察便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36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