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1968.3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0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A47G19/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两用 功夫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
背景技术
功夫茶是中国民间品茶习俗。流行于广东潮汕、福建漳泉等地。功夫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茶风兴盛,茶具品种越多,质地精美。
功夫茶具是最讲究的一种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具一般包括盖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闻香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饮用功夫茶,而功夫茶具是冲泡功夫茶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功夫茶具一般组件较多,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这对喜爱饮用功夫茶而又需要经常出差或旅行的人士是一个很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该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既能满足功夫茶冲泡的基本功能,又方便外出携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包括上茶筒,中茶筒和下茶筒,所述上茶筒和所述中茶筒螺纹配合,所述中茶筒和所述下茶筒螺纹配合,所述上茶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茶滤网,所述中茶筒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茶滤网,所述下茶筒内设有多个茶杯组件;所述茶杯组件包括茶杯,以及与所述茶杯配合的茶盖或闻香杯;所述下茶筒内还设有上垫板和下垫板,所述茶杯组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上垫板、下垫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茶筒和所述中茶筒的下端分别设有内螺纹,所述中茶筒和所述下茶筒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茶筒和所述中茶筒内还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一茶滤网和所述中茶筒的上端边沿,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二茶滤网和所述下茶筒的上端边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茶筒和所述中茶筒的内壁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茶滤网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茶滤网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茶筒和所述中茶筒的内壁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茶筒上设置有提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茶筒的顶部设有凹口,所述提手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凹口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冲泡功夫茶所需要的基本工具,包括茶杯组件、茶海、茶壶等组件集成设计为一个组合式的圆柱形密封茶具,相对于现有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以满足在旅行途中冲泡功夫茶的需求,同时,在不需要冲泡功夫茶时及将茶杯组件取出后,又可以作为普通的密封饮水杯使用,具有两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中:
1-上茶筒 2-中茶筒 3-下茶筒
4-第一茶滤网 5-第二茶滤网 6-茶杯组件
7-第一密封圈 8-第二密封圈 9-上垫板
10-下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叙述,在此规定,下文中出现的“上下”与图1的上下方向对应。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两用功夫茶具,包括上茶筒1,中茶筒2和下茶筒3,上茶筒1和中茶筒2螺纹配合,中茶筒2和下茶筒3螺纹配合,上茶筒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茶滤网4,中茶筒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茶滤网5,下茶筒3内设有多个茶杯组件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1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