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调节水上光伏浮体的锚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1714.1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9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邓霞;曹素兰;顾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羲和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50 | 分类号: | B63B2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卫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调节 水上 光伏浮体 锚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漂浮光伏阵列的锚固方式,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滑动式水位调节浮体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面光伏电站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的日益尖锐,光伏行业发展需要新的场地利用方式。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光伏电站建设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地区水域资源,建设光伏电站。但是,在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漂浮阵列的锚固问题。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锚固技术多采用撑杆、拉锁和抛锚等形式,但是这些锚固技术只能固定光伏阵列的位置,不能应对复杂的的水域环境变换,尤其是水位上下变化时,光伏阵列的锚固结构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会影响电站运维的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兴起了可调节水位的锚固方案研究,用于适应多种水域环境的漂浮电站建设,提高水上漂浮电站运营的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动式水位调节浮体锚固结构,解决目前水上漂浮光伏电站固定难以适应水位变化的问题,拓展水面漂浮光伏电站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推动地区绿色能源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调节水上光伏浮体的锚固装置,包括漂浮体和固定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结构、轮滑结构、桁架撑杆结构、牵引结构以及浮力结构,所述导轨结构固定在所述固定基础结构之上并沿岸坡的坡度方向设置,所述浮力结构设置在所述桁架撑杆结构上,所述桁架撑杆结构一端与漂浮体相连,所述桁架撑杆结构另一端与轮滑结构相连,所述桁架撑杆结构通过所述轮滑结构可在所述导轨结构上滑动,所述牵引结构与桁架撑杆结构相连。
所述轮滑结构嵌入式安装在导轨结构的滑道之中。
所述导轨结构和固定基础结构采用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浮力结构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浮箱结构,沿桁架撑杆结构均匀布置。
所述桁架撑杆结构包括两根上撑杆和两根下撑杆;轮滑结构包括四个滑轮,两个滑轮连接在上撑杆上,两个滑轮连接在下撑杆上。轮滑结构采用双轮结构,保证滑动时的平稳性。
所述桁架撑杆结构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铰接方式与漂浮体连接。
所述牵引结构通过包括但不限于钢索与桁架撑杆结构相连。
滑轮结构安装在导轨结构滑槽内,导轨结构能够外包住滑轮结构,水流扰动下滑轮结构不会从导轨结构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适应水位调节锚固方案,能够根据水位落差变化而相应调整漂浮体的锚固位置,防止漂浮体被水面淹没,影响使用功能,同时该方案能够提供风载和水流扰动带来的位移空间,维持其体结构稳定,避免固定锚固方式带来的漂浮体结构破坏。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案结构简单,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轮滑/导轨方案,能够实现依据水位变动自适应调节水上电站漂浮平台的高度的功能,避免电站被水体淹没,维持电站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桁架撑杆结构、浮力结构和轮滑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滑结构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结构;2、滑轮结构3、桁架撑杆结构;4、牵引结构;5、固定基础结构;6、浮力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滑动式水位调节浮体锚固结构,包括导轨结构1、轮滑结构2、桁架撑杆结构3、牵引结构4、固定基础结构5和浮力结构6,导轨结构固定在固定基础结构之上,并且导轨结构的长度应该涵盖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桁架撑杆结构3一端与安装电站的漂浮体相连,另一端与轮滑结构2相连。轮滑结构2嵌入式安装在导轨1滑道之中。牵引结构4与桁架撑杆结构3相连。整个结构可以根据光伏阵列的大小,决定滑动式水位调节浮体锚固结构的安装数量和位置。
在岸坡采用桩基作为锚固结构的固定基础结构5,桩基上固接钢柱,导轨结构1与钢柱采用焊接方式相连。
桁架撑杆结构3一端与漂浮体耳状结构设置转接件铰接,另一端与轮滑结构2相连,轮滑转轴套入桁架连接孔中,双轮关于桁架结构对称。
轮滑结构2嵌入导轨结构1中,导轨结构1横截面呈现矩形形式,上端开孔,宽度满足桁架撑杆结构3的上下移动,同时对轮滑结构2实现有效包裹,防止滑动过程中的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羲和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未经羲和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1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填充用铅锌尾矿的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细粒难选铁闪锌矿的浮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