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1216.7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7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喆 |
主分类号: | F24D15/04 | 分类号: | F24D15/04;F24D19/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柏亚军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余料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业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建立。一些工厂(如火力发电厂、冶铁厂等)在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余量,特别在钢铁、化工、石油、建材、轻工和食品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都存在丰富的余热资源,若将这部分余热排与空中,不仅是对能量的一种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供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温度较高的水从供暖装置的入水口流入,经供暖装置将热量散发后从供暖装置的出水口流出,散发的热量即为用户供暖,所以,通过余热资源对水先进行加热,然后通过供暖装置为用户供暖,可达到节能的效果。
但是,由于工业余热的不稳定性,使得加热水的温度不确定,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判断通过余热加热的水的温度是否满足用户日常生活的需求,若通过余热加热的水的温度小于供暖装置需要的温度,则还需要通过热泵对水进行二次加热,然后才能给用户供暖,从而非常不方便。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余热回收系统,以达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施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余热回收系统,所述工业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热泵主机、换热器、蓄水装置以及供暖装置,所述热泵主机包括第一泵体、第二泵体、第三泵体、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一工业废料排放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的入水口与所述蓄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口与所述供暖装置的入水口连接,所述供暖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泵体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泵体的出水口与所述蓄水装置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加热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第二泵体的入水口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泵体的入水口处的水的第一温度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后,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与预存储的温度数据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小于所述预存储的温度数据,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一智能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信号后,将所述数据设置为所述预存储的温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双层管。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管包括输送管与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套设于所述输送管外且所述保护套管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连接,且所述输送管与所述保护套管形成一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有保温绝缘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绝缘材料为硅酸铝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的入水口与所述蓄水装置连接,所述阀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大于所述预存储的温度数据,则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口处的水的第二温度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温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后调节所述电磁阀的开合度或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值。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工业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放水装置,所述放水装置与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喆,未经王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1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