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点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9829.7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5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东;孙伟;孔鑫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炎龙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1;B23K11/36;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点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点焊机。
背景技术
点焊机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时两个电极加压工件使两层金属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而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电极沿两工件流至此电极形成回路,并且不会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
公开号为CN1021145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点焊机,包括机座、固定平台、位于固定平台上方能上下升降的上电极和与上电极相对的下电极,下电极固定在所述的机座上,下电极的上端穿插在位于固定平台上的贯穿孔中,还包括供待焊工件放置的台面和驱动该台面上下升降的驱动机构,且所述的台面位于所述固定平台和上电极之间,在该台面上开有与所述下电极相对的通孔。
在焊接过程中,熔融的飞溅液有可能烫伤工作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点焊机,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点焊机,包括机身、位于机身上的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以及位于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之间用于放置工件的支撑台,所述上电极组件包括固定在机身上的第一气缸、与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的上电极座、固定在上电极座上的且水平设置的上电极臂、竖直设置穿过上电极臂的上电极,所述上电极座上还连接保护罩。
保护罩随上电极一起上下运动,当保护罩与上电极远离支撑台时,可以方便放置工件;当上电极抵接工件时,保护罩抵接工件进行保护,降低焊接时飞溅液烫伤工作人员的可能性,更加安全。
进一步的,在所述保护罩上沿竖直方向开设一活动槽,所述上电极座包括一滑移设置在活动槽内的支撑板。
初始时,保护罩底部和上电极底部处于同一高度,当上电极被磨损后,保护罩会先碰到工件,从而导致上电极不能与工件抵接,因此开设活动槽,使得保护罩会碰到工件后,上电极能继续向下运动。
进一步的,保护罩包括对称固定在上电极座两侧的两个L形板,两个L形板远离上电极座的一端各铰接一门板,其中一个门板上固定一开口朝上的U形块,另一个门板转动连接一锁杆,当锁杆转动至U形块的开口内时,两块门板锁定。
保护罩可以打开,方便对上电极组件进行维修处理。
进一步的,下电极组件包括固定在机身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的下电极座、固定在下电极座上的且水平设置的下电极臂,竖直设置穿过下电极臂与上电极同轴对应的下电极。
通过第二气缸带动下电极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包括传送架、转动连接在传送架上且间隔设置的传送辊,传送辊位于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上电极和下电极在轴线方向上与传送辊间隔设置,所有所述传送辊通过皮带带动联动,传送架上固定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传送辊连接。
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送辊转动,工件放置在传送架一端通过传送辊运输至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之后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上电极和下电极与工件抵接进行点焊,点焊完成后,驱动电机工作将点焊完的工件送出,同时将新的工件送入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架两侧对称设置一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位于传送架上的导向架、转动连接在导向架上且轴线竖直设置的滚柱,滚柱位于导向架的内侧。
导向机构可以避免工件偏离。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架上固定有双头气缸,所述双头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分别连接两个导向架。
通过双头气缸同时带动两个传送架同时相向或反向运动,改变两排滚柱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工件。
进一步的,传送架两端均设置有导轨,所述导向架滑动设置在导轨上。
通过设置导轨使得传送架移动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罩降低焊接时飞溅液烫伤工作人员的可能性,更加安全;2)设置支撑台,可实现自动送料,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略去支撑台、下电极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同时为了方便观察,略去了其中一个压脚组件上板体、螺纹杆;
图3是实施例1中中略去支撑台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下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支撑台与下电极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炎龙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炎龙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9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