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离子电解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9713.3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1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科锐环境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0;C25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电解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铜离子电解池。
背景技术
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容易对环境形成重金属污染的金属废弃物。因此,对金属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且,废铜是铜工业的一个重要原料来源,对于铜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公告号为CN2054434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解铜生产设备,包括储液池、电解槽、阴极板、阳极板、循环管路和电解液回收箱,所述阴极板和阳极板在电解槽内间隔设置,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壁上设有进液口,另一侧底端开口出液口,所述循环管路位于电解槽底端并贯穿阴极板和阳极板,且通过电解槽底端的出液口和电解槽侧壁的进液口,分别与电解液回收箱和储液池连通。
然而,该电解铜生产设备在控制进液的量以及出液的量时使用到了水泵,而水泵需要人工操作并且消耗能源,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离子电解池,具有节省能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铜离子电解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池底,所述池底依次连接有第一池壁、第二池壁、第三池壁和第四池壁,所述池底设置有通电源,所述通电源卡接有多个电解板,所述第一池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朝向池底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第一池壁设置有与出水管连通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槽底的高度低于第一池壁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解板和通电源连接后,电解板附近的铜离子接受负离子进而转化为铜吸附在电解板上。因此电解板附近的铜离子的含量降低,由于池体内不断有原料进入而导致池体内液体的体积不断变多,而此时需要将靠近池底的液体排出池体。而出水管的一端靠近池底,因此池底附近的液体从出水管排出池体,有助于将含有少量铜离子的液体排出池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电解板远离通电源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绝缘带,处于同一个所述电解板上的两个绝缘带套接有同一个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支撑杆带动绝缘带的移动进而带动电解板移动。因此电解板可以和通电源分离从而让人们远距离地控制电解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池壁和第四池壁设置有与支撑杆卡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多个支撑杆能够卡接在卡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槽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卡接有封闭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出水槽中的水能够从出水孔中流走。随后水流不需要从出水孔中流走时,利用封闭塞将出水孔堵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池壁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设置有将原料泵入池体的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泵将原料泵入池体内,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工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的高度高于出水槽与出水管的连接处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担心池体内的水分溢出池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解板和通电源连接后,电解板附近的铜离子接受负离子进而转化为铜吸附在电解板上。因此电解板附近的铜离子的含量降低,由于池体内不断有原料进入而导致池体内液体的体积不断变多,而此时需要将靠近池底的液体排出池体。而出水管的一端靠近池底,因此池底附近的液体从出水管排出池体,有助于将含有少量铜离子的液体排出池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去除多个电解板、绝缘带、支撑杆和通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和齿轮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池体;2、池底;3、第一池壁;4、第二池壁;5、第三池壁;6、第四池壁;7、驱动电机;8、进料管;9、电解板;10、出水管;11、连通槽;12、出水槽;13、绝缘带;14、支撑杆;15、卡接槽;16、封闭塞;17、出水孔;18、水泵;19、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21、齿轮条;22、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科锐环境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科锐环境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9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电极
- 下一篇:一种具备抽气功能的电解铜离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