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7487.5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1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程玲燕;杜宁宁;丛珊;蔡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丁宏斌 |
地址: | 264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套 椎弓根钉 矫形棒 螺母 安装孔 锁块 锁紧器 本实用新型 内固定钉棒 脊柱后路 固定栓 旋转件 啮合 万向球结构 动态应力 上部外壁 治愈率 椎弓根 矫形 螺纹 脊柱 愈合 骨折 锁定 皮肤 应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包括矫形棒、椎弓根钉和锁紧器,椎弓根钉与矫形棒间通过锁紧器固定,其特征是所述椎弓根钉为超长椎弓根钉,超长椎弓根钉的尾部位于皮肤下方,椎弓根的表面与矫形棒的连接处有20‑30mm的距离,锁紧器包括锁套、锁块、螺母以及固定栓,锁套的上部外壁设有与螺母配合的螺纹,中部设有万向球结构,椎弓根钉插入锁套中,锁块上设置有锁套安装孔和矫形棒安装孔,矫形棒插入矫形棒安装孔中经固定栓与锁块锁定,锁套插入锁套安装孔中,旋转件和螺母依次套装在锁套外,旋转件与锁块啮合,螺母与锁套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动态应力,应用于脊柱伤病的矫形可提高骨折或伤病愈合速度及治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
背景技术
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是脊柱外科治疗脊柱各类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多由椎弓根螺钉、矫形棒和锁紧器组成。最常用的锁紧器是螺母结构,使用螺母进行锁紧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脊柱后路形成的矫形系统是一种无弹性、无动态应力的固定,导致骨折处愈合慢、疗效差、治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产生动态应力的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应用于脊柱伤病的矫形可提高骨折或伤病愈合速度及治愈率。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措施:
一种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包括矫形棒、椎弓根钉和锁紧器,椎弓根钉与矫形棒间通过锁紧器固定,其特征是所述椎弓根钉为超长椎弓根钉,超长椎弓根钉的尾部位于皮肤下方,椎弓根的表面与矫形棒的连接处有20-30mm的距离,锁紧器包括锁套、锁块、螺母以及固定栓,锁套的上部外壁设有与螺母配合的螺纹,中部设有万向球结构,椎弓根钉插入锁套中,锁块上设置有锁套安装孔和矫形棒安装孔,矫形棒插入矫形棒安装孔中经固定栓与锁块锁定,锁套插入锁套安装孔中,旋转件和螺母依次套装在锁套外,旋转件与锁块啮合,螺母与锁套固定在一起。
所述锁套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与万向球结构配合的球窝。
所述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中锁套与椎弓根钉过渡配合后与锁块固定,旋转件可以带动锁套以及椎弓根钉运动,使超长椎弓根钉在体重的作用下有一定的弹性,在前方固定的椎体应力在行走过程中是不断的变化,固定椎应力变化,传递给椎弓根尾部,20-30mm长椎弓根尾部与矫形棒固定点形成的微动,这些微动使骨折端的应力在可控范围内不断变化,变化的应力产生变化的正弦波电生理效应,刺激骨折或损伤骨折愈合更快,提高了愈合质量。将椎弓根钉尾长度设置在20-30mm的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了椎体应力变化而产生的微动,从而控制了动态幅度,并且严格控制了复位脊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矫形棒、椎弓根钉和锁紧器连接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应用示意图。
图中,1矫形棒,2椎弓根钉,3锁紧器,31锁套,31a万向球结构,32锁块,32a锁套安装孔,32b矫形棒安装孔,33旋转件,34螺母,35固定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未经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7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的喉咙异物抓取装置
- 下一篇:椎弓根螺钉微创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