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6552.2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7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邓元福;沈再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港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65 | 分类号: | B29C64/165;B29C64/209;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前海律师事务所44323 | 代理人: | 张绍波,何凯威 |
地址: | 5234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打印 用粘接剂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组分胶3D打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双组分胶混合凝固的特性可以将其作为3D打印的材料。在使用中,将固化剂与基体材料充分混合后均匀地摊开后,将精确用量的粘接剂喷射到摊开后的材料上,可以得到预定形状的固化模型。仍而在打印时必须精确地控制粘接剂的用量,否则得到的固化模型很难保持精确的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包括喷射装置外壳(1)、从动齿轮(2)和主动齿轮(3);在喷射装置外壳(1)上有粘接剂吸入口(101)和粘接剂喷射口(102),所述主动齿轮(3)旋转时,带动从动齿轮(2)同时旋转,将粘接剂从吸入口(101)处空腔带入到粘接剂喷射口(102)处空腔,并经粘接剂喷射口(102)喷出,所述粘接剂吸入口(101)和粘接剂喷射口(102)位于所述主动齿轮(3)和所述从动齿轮(2)轴对称线上。
所述的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其中,所述从动齿轮(2)和所述主动齿轮(3)转动时,能够将所述粘接剂按转动的角度精确地从吸入口(101)处空腔带入到粘接剂喷射口(102)处空腔。
所述的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吸入口(101)处空腔将形成负压进而吸入所述粘接剂,而所述喷射口(102)处空腔将形成高压将所述粘接剂喷射出去。
所述的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3)通过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精确控制位置的方式进行驱动。
所述的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其中,齿轮旋转时,位于粘接剂吸入口 (101)处空腔的粘接剂进入轮齿间的空间中,所述喷射装置外壳(1)与从动齿轮(2)、主动齿轮(3)之间的空间沿着圆弧臂被带入粘接剂喷射口(102)处空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将粘接剂按转动的角度精确地从吸入口到喷射口;并且在该运动的作用下,通过负压和高压的方式,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能精确控制位置的方式驱动起来,就可以实现喷射口连续喷射出精确容量的粘接剂。在进行基于双组分胶的3D打印时,本技术方案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喷射装置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喷射装置俯瞰示意图。
图中:1、喷射装置外壳 2、从动齿轮 3、主动齿轮 101、吸入口 102、喷射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如图1所示,一种双组分胶3D打印用粘接剂喷射装置包括喷射装置外壳1、从动齿轮 2和主动齿轮3。
如图2所示,在喷射装置外壳1上有粘接剂吸入口101和粘接剂喷射口102。主动齿轮3旋转时,带动从动齿轮2同时旋转,可以将粘接剂从吸入口101处空腔带入到粘接剂喷射口102处空腔,并经粘接剂喷射口102喷出。所述粘接剂吸入口(101)和粘接剂喷射口(102)位于所述主动齿轮(3)和所述从动齿轮(2)轴对称线上。
将主动齿轮3通过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能精确控制位置的方式驱动起来,在电机的带动下,主动齿轮3带动从动齿轮2旋转,旋转方向如图2中所示。齿轮旋转时,位于粘接剂吸入口101处空腔的粘接剂进入轮齿间的空间中,在喷射装置外壳1与从动齿轮2和主动齿轮3之间的空间沿着圆弧臂被带入粘接剂喷射口102处空腔,而粘接剂喷射口102 处空腔中的粘接剂则无法进入粘接剂吸入口101处空腔,只能通过粘接剂喷射口102喷出。通过精确控制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喷射口连续喷射出精确容量的粘接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港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港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6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快速安装的双向自动闭门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喷孔大小的3D打印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