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烷烃用高效分子筛脱水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5054.6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1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苗广发;王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10 | 分类号: | B01D15/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康宁宁,许新蕊 |
地址: | 25734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烷烃 高效 分子筛 脱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罐,具体涉及一种单体烷烃用高效分子筛脱水罐。
背景技术
高纯单体烷烃在制冷剂、发泡剂、植物抽提溶剂、制胶、制革、医药用品等方面用途广泛,其单体以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为主,生产方法主要是对轻烃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氧、脱氯、脱芳,再经精馏塔切割取得高纯单体烷烃。精馏之后的单体烷烃产品还含有一定的水分,达不到高纯产品水分含量指标要求,影响产品销售,降低了产品附加值。在目前精馏操作工艺无法满足单体烷烃产品脱水要求的情况下,脱水设备对于降低产品水含量,提高单体烷烃产品纯度来说至关重要。
由于分子筛良好的吸附效果,为了保证脱水效果,现在对单体烷烃脱水也通常采用分子筛脱水,由于分子筛脱水处理必须在具有盛装有分子筛的脱水罐内进行,脱水罐的设计及运行方式会对分子筛的脱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采用普通分子筛对烷烃进行脱水处理时,液相自分子筛床层上表面逐渐向下渗透,即液相在向下运动过程中,水分子优先进入分子筛床层上表面的分子筛孔隙,这样只有分子筛床层上表面的分子筛孔隙填充满后,才能继续向下。由于普通脱水罐的分子筛床层一般设计为紧密压实在一起的分子筛床层结构,这样当对液相进行吸附脱水时,由于分子筛床层上表面孔隙吸附水分后自身产生的阻力,降低了液相的流速,从而导致脱水效率低,而且液相从进料口经普通液体分布器进入脱水罐时容易使液相集中在分子筛床层的某处,无法均匀对分子筛床层进行均匀润湿,这样需要液相缓慢渗透到其他分子筛的位置,降低了脱水效率和脱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使液相均匀分布,使液相和分子筛运动起来,能提高脱水效率和脱水效果的单体烷烃用高效分子筛脱水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单体烷烃用高效分子筛脱水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的下方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出液孔,所述转盘的周边垂直设有挡边;
所述罐体内活动设有用于盛装分子筛的筛筒,所述筛筒为四周封闭式结构,所述筛筒的内腔容积大于分子筛自然堆积形成的体积,所述筛筒的侧部设有与罐体内壁接触的缓冲密封圈,所述罐体内壁上位于筛筒的下方均匀分布有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上表面安装有与罐体底部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罐体底部还设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使筛筒沿罐体内壁上下振动;
所述筛筒与罐体底部之间形成二次吸附腔,所述二次吸附腔内设有固定在罐体内壁上的上筛板和下筛板,所述上筛板和下筛板间隔平行设置,所述上筛板和下筛板的周边安装有侧板,所述上筛板、下筛板与侧板形成用于盛装分子筛的吸附内腔,所述吸附内腔的容积与压紧后的分子筛形成的体积相一致。
所述液体分布器包括与进料口连接的分布管和设置在分布管下方的多个喷头。
所述筛筒的上下表面设有直径小于分子筛的导流孔。
所述转盘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所述缓冲密封圈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筛筒上下两端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通过改变传统分子筛的分布排列方式,并使其运动,能降低对水分子的阻挡,从而能使水分子快速通过并对分子筛表面的孔隙进行填充,能提高脱水效率;另外,通过液体分布器和转盘能使液相均匀分布,使液相均匀进入筛筒,能使液相快速充满筛筒,从而了提高脱水效率,通过在二次吸附腔内加设二次吸附,提高了整体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盘的俯视图;
图中:1.罐体;2.进料口;3.出料口;4.转盘;5.出液孔;6.挡边;7.电机;8.筛筒;9.缓冲密封圈;10.支撑杆;11.振动器;12.二次吸附腔;13.上筛板;14.下筛板;15.侧板;16.吸附内腔;17.分布管;18.喷头;19.导流孔;20.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5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伪标签识别装置和防伪标签识别方法
- 下一篇:用于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