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咖啡豆的节能烘培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4573.0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0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肆只猫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08 | 分类号: | A23N12/08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53110 | 代理人: | 叶健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咖啡豆 节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咖啡豆的节能烘培设备。
背景技术
咖啡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咖啡豆是制作咖啡的原料,咖啡豆在加工呈咖啡粉末之前需要去除水分,所以需要烘培设备,现代常见的烘培方式为热风烘培。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烘培箱内的热风往往只进行一次性的烘培,导致能源利用率较低,同时现代在烘培过程中,烘培装置内的咖啡豆往往都是静止的,导致烘培的十分不均匀,而且现代的烘培装置温度较难控制。
为此,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烘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咖啡豆的节能烘培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咖啡豆的节能烘培设备,包括箱体、加热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风扇,隔板的中部设置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隔板的上端位于箱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带,连接带通过螺栓与箱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侧粘结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为带有干燥剂的酚醛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外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箱体和隔板固定连接,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干燥孔;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套设在进风管道的外侧,转动轴上焊接有搅拌浆,搅拌浆内设置有出风管道,出风管道的一端与转动轴的内部连通,出风管道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转动轴的顶端穿出箱体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箱体上还设有进料管和出料管,进料管位于箱体顶端与箱体内部连通,出料管位于隔板的上端穿过挡板与箱体内部连通;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箱体连通,第一管道位于隔板的下端,第二管道位于箱体的顶端;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阀门和第一风机,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门,第二管道上连通有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三阀门和第二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与隔板下端箱体内的空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保温层远离第一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锯齿带。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上下两端与隔板和箱体顶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多层加热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保温层远离第一保温层的一侧设置有锯齿带,使得第二保温层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吸水效果更好,由于在利用出风管道对咖啡豆进行烘培时,搅拌浆23对咖啡豆进行搅拌,使得烘培效果更加均匀,由于通过第二管道进行热风的回收,使得装置的节能效果更好,由于设置第三管道,可以向箱体内鼓入冷空气,使得箱体内的温度不会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咖啡豆的节能烘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咖啡豆的节能烘培设备中转动轴和进风管道的俯视图;
图3为咖啡豆的节能烘培设备中箱体和挡板的俯视图。
图中,1-电机,2-进料管,3-轴承,4-转动轴,5-连接带,6-螺栓,7-第一保温层,8-第二保温层,9-锯齿带,10-出料管,11-箱体,12-隔板,13-风扇,14-驱动电机,15-第一管道,16-第一阀门,17-第一风机,18-第二管道,19-第三管道,20第三阀门,21-第二风机,22-出风孔,23-搅拌浆,24-出风管道,25-第二阀门,26-进风管道,27-挡板,28-干燥孔,29-加热箱,30-加热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肆只猫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肆只猫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4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