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稳压电源模块安装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14215.X | 申请日: | 2017-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2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杰;王欣;吴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02;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稳压 电源模块 安装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稳压电源模块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配置越来越高,增加配置都需要增加一个电器盒子来实现功能。这就需要相应的空间来布置,但随着配置越来越高,布置空间越来越少。经常碰到现有车型车身钣金上只有两个安装点,而改动成熟产品车身钣金成本过高,此处就无法固定大体积模块,造成整车空间浪费。
且单一车系会做出多种不同配置,如局限的考虑某一配置将此模块固定支架焊接至车身钣金上,车身种类会大幅增加,造成焊接夹具及管理成本的上升。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稳压电源模块安装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稳压电源模块安装支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稳压电源模块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呈板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与支架本体外轮廓相互偏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设有用于与车身上的卡接部卡合的卡扣;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两侧设有用于与车身相连的连接板;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固定稳压电源模块的安装孔。
所述支架本体的截面呈直角等腰梯形结构。
所述通孔的底部设有截面呈L形的插入件,所述插入件的端部用于插入所述卡扣底部的凹槽,所述卡扣的顶部形成用于与卡接部卡合的卡口。
所述连接板与支架本体形成的夹角与车身形状相适应,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车身上固定孔相匹配的螺纹孔。
所述支架本体表面设有三个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设于支架本体的上部;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第一、第二安装孔的轴心连线与所述支架本体上、下边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本体底部两侧的连接板与车身钣金相连,同时配合卡扣与车身钣金上的卡接部卡合,将支架本体固定于车身钣金上,然后通过支架本体上的安装孔固定稳压电源模块,解决了车身钣金上安装孔不足,零件无法固定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本体,2通孔,3车身,4卡接部,5卡扣,51凹槽,52卡口,6连接板,7安装孔,71第一安装孔,72第二安装孔,73第三安装孔,8插入件,9螺纹孔,10固定板,1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稳压电源模块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呈板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1的中部形成有与支架本体1外轮廓相互偏置的通孔2,所述通孔2的底部设有用于与车身3上的卡接部4卡合的卡扣5;所述支架本体1的底部两侧设有用于与车身3相连的连接板6;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固定稳压电源模块的安装孔7,本案通过支架本体1底部两侧的连接板6与车身3钣金相连,同时配合卡扣5与车身3钣金上的卡接部4卡合,将支架本体1固定于车身3钣金上,然后通过支架本体1上的安装孔7固定稳压电源模块,解决了车身3钣金上安装孔不足,零件无法固定安装的问题。
所述支架本体1的截面呈直角等腰梯形结构,结构更为稳定,且满足安装要求。
所述通孔2的底部设有截面呈L形的插入件8,所述插入件8的端部用于插入所述卡扣5底部的凹槽51,所述卡扣5的顶部形成用于与卡接部4卡合的卡口52,通过插入件8插入卡扣5上的凹槽51实现支架本体1与卡扣5的连接,便于根据不同车身3钣金的卡接部4(钣金边)可以更换不同型号的卡扣即可满足支架本体1的固定需求。
所述连接板6与支架本体1形成的夹角与车身3形状相适应,所述连接板6上设有与车身3上固定孔11相匹配的螺纹孔9,使得支架本体1与车身3钣金更为贴合,从而使得支架本体1占用空间更小,同时也更为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42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