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铸件生产的加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4004.6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9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洋县大江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12 | 分类号: | B22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82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铸件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型铸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铸件生产中造型时使用的加砂装置。
背景技术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造型是砂型铸造的中心环节,砂型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铸件的质量和成品率,对提高铸件质量、降低铸件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铸造生产中,型砂经运送装置加入到砂箱后,型砂一般集中在砂箱的中部,四周的型砂比较少,将压实装置将砂箱内的型砂压实并形成砂型模后,砂型模的表面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严重的话会有10厘米左右高度差;同时,由于该高度差的存在,导致砂箱(上箱)四周砂型模硬度偏低,达不到规定要求,从而浇铸的铸件与型砂之间会出现粘砂现象,大大影响了铸件的表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件生产的加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加砂装置加砂时分布不均,导致砂型模表面高低不平、硬度偏低,进而造成铸件与型砂之间出现粘砂现象,影响铸件表面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铸件生产的加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开口的导料筒、电机和位于导料筒内的螺杆,所述电机位于导料筒的上部与螺杆连接驱动螺杆转动,所述导料筒上设置有能使型砂直接落到最上部的螺旋叶片上的进料口。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位于导料筒的侧面上,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导料板。
优选地,所述螺杆上部的螺旋叶片的槽深为L1,下部的螺旋叶片的槽深为L2,所述 2/3 L1 ≤ L2 ≤ 3/4 L1。
优选地,所述螺杆上上部的螺旋叶片距离导料筒的距离d为2-5cm。
优选地,所述螺杆上下部的螺旋叶片上设置有漏孔。
本实用新型在导料筒内设置螺杆,通过螺杆进行下料加砂,由于砂箱中的模具一般位于砂箱的中间部位,此种设计使得落下的型砂大部分直接落在了需要填砂的砂箱四周,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可以保证压实后形成的砂型模的平整度,保证了砂型模四周和整体硬度,进而解决了铸件与型砂之间出现粘砂现象的问题,保证了铸件表面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导料筒、2 电机、3 导料板、4 螺旋叶片、5 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铸件生产的加砂装置,包括下部开口的导料筒1、电机2和位于导料筒1内的螺杆,电机2固定在导料筒1的上部与螺杆连接驱动螺杆转动,导料筒1上设置有能够使型砂直接落到最上部的螺旋叶片4上的进料口。
进料口可以设置在导料筒1的上部也可以设置在其侧面,当其设置在其侧面时,我们在其进料口处设置了一个导料板3,导料板3可以焊接在进料口处,为了使型砂能够直接落在螺旋叶片4上且不影响螺杆的转动,导料板3位于最上部的螺旋叶片的上方,当进料口设置在其侧面时,添加型砂也比较方便。
为了使型砂尽量多的均匀的落在砂箱的四周,将螺杆上的螺旋叶片4的槽深设置为上部槽深较深下部较浅的形式,具体是螺杆上部的螺旋叶片4的槽深为L1,下部的螺旋叶片4的槽深为L2,其中2/3 L1 ≤ L2 ≤ 3/4 L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铸件生产的加砂装置,在生产时,一般保持螺杆上部的螺旋叶片4距离导料筒1的距离d为2-5cm,即在往较小的砂箱中加砂,导料筒1较细时,最上部的螺旋叶片4距离导料筒1的距离为2cm最佳;当导料筒较粗时,其距离可以设计为5cm。
为了使其落下的型砂分布的更均匀,我们在螺杆上下部的螺旋叶片上设置了漏孔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型砂通过导料板落入到上部槽深较深的螺旋叶片上,螺杆转动带动型砂落下,型砂顺着螺旋叶片往下传送,当其落到下部槽深较浅的螺旋叶片上时,小部分型砂通过螺旋叶片与导料筒之间的间隙落下,大部分顺着螺旋叶片往下传送,下部的螺旋叶片上设置有漏孔,使得型砂能够中间下落的较少,大部分落在砂箱的四周。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减少本装置的体积但不影响分散效果,一般槽深为L1的螺旋叶片设置了两个螺旋周,槽深为L2的螺旋叶片设置为1个螺旋周,螺旋叶片的投影为1个完整的圆即称为一个螺旋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我们应当理解,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改动和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洋县大江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沙洋县大江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4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