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3888.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吉;梁汝明;孙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投汇豪(北京)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2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33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汽车 车身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属于汽车骨架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的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按照有无刚性车架划分,什么叫车架,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车架就是支承车身的基础构件,一般称为底盘大梁架,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及车身部分都固定其上,它除了承受静载荷外还要承受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动载荷,因此车架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汽车在正常使用时受到各种应力下不会破坏和变形。车架有边梁式、钢管式等形式,其中边梁式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车架。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784749.5的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包括前舱骨架、电池包舱骨架、尾舱骨架和顶盖梁;前舱骨架后端与电池包舱骨架的前端固定连接,电池包舱骨架的后端与尾舱骨架的前端固定连接,顶盖两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舱骨架和尾舱骨架固定连接;电池包舱骨架的中后部设有电池包舱前横梁和电池包舱后横梁,电池包舱骨架的两侧部均设有外纵梁和内纵梁;外纵梁和内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电池包舱前横梁和电池包舱后横梁固定连接;内纵梁位于外纵梁的内侧,内纵梁一端向外纵梁一端倾斜,内纵梁和外纵梁之间形成锐角;两侧的内纵梁与电池包舱前横梁和电池包舱后横梁形成了固定框,整车质量轻并保证了电池包的布置的优化性,避免了碰撞带来的危险性,但现有技术汽车车身骨架硬度过高使得车祸骨架断裂荣幸刺伤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以解决汽车车身骨架硬度高没有缓冲防撞安全保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其结构包括:车顶盖骨架、车前窗骨架、车前盖骨架、防撞保险杠骨架、水箱托槽骨架、车前轮骨架、驾驶室车门骨架、车底盘骨架、车顶盖支撑骨架、后门车框骨架、车后轮骨架,所述车顶盖骨架与车底盘骨架之间设有车顶盖支撑骨架,所述车顶盖骨架与车前盖骨架通过车前窗骨架相连接,所述车前盖骨架与水箱托槽骨架之间设有防撞保险杠骨架,所述车前轮骨架与车后轮骨架通过车底盘骨架相连接,所述驾驶室车门骨架与后门车框骨架通过车顶盖支撑骨架相连接,所述防撞保险杠骨架设有保险杆挂吊骨架、保险杆前挡板、保险杆篓筐槽、保险杆横梁骨架,所述保险杆挂吊骨架与保险杆前挡板之间设有险杆横梁骨架,所述保险杆前挡板与保险杆篓筐槽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托槽骨架由水箱托槽挂吊骨架、水箱托槽侧板横梁、水箱托槽托板、水箱托槽顶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托槽托板与水箱托槽顶板之间设有水箱托槽挂吊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托槽挂吊骨架与水箱托槽侧板横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托槽侧板横梁与水箱托槽托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保险杠骨架为铝镁合金材料,质地软缓冲防撞。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托槽骨架为铝镁合金材料,质地软缓冲防撞。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撞保险杠骨架设有保险杆挂吊骨架、保险杆前挡板、保险杆篓筐槽、保险杆横梁骨架,实现了汽车车身连接的硬度高防撞,铝镁合金质地软有缓冲作用,更安全有效的达到防撞缓冲效果,使车身骨架不止有防撞而且舒适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防撞保险杠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水箱托槽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顶盖骨架-1、车前窗骨架-2、车前盖骨架-3、防撞保险杠骨架-4、水箱托槽骨架-5、车前轮骨架-6、驾驶室车门骨架-7、车底盘骨架-8、车顶盖支撑骨架-9、后门车框骨架-10、车后轮骨架-11、保险杆挂吊骨架-400、保险杆前挡板-401、保险杆篓筐槽-402、保险杆横梁骨架-403、水箱托槽挂吊骨架-500、水箱托槽侧板横梁-501、水箱托槽托板-502、水箱托槽顶板-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投汇豪(北京)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未经中投汇豪(北京)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3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拾音系统的降噪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特制钢‑镁型材连接件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