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曼胃镜诊断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0562.5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3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刘承惠;张胜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戎创前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A61B1/05;A6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华冰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系统 胃镜 诊断仪 拉曼光谱 病变处 柔性内窥镜 拉曼信号 胃镜检查 探头 光源 病变 分子病理学诊断 本实用新型 光谱分析仪 采集图像 传输光纤 分子级别 分子结构 图像判断 诊断结果 激光器 传递 胃组织 检测 无创 照射 激光 采集 图像 激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曼胃镜诊断仪,包括胃镜成像系统和拉曼成像系统;胃镜成像系统包括光源和柔性内窥镜,柔性内窥镜借助光源的亮度在胃内采集图像;拉曼成像系统能够获得胃组织的拉曼光谱。胃镜检查时,胃镜成像系统采集胃内的图像,根据图像判断胃内是否有可疑的病变;然后由拉曼成像系统对可疑病变处进行检测,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传输光纤传递给探头,照射到可疑病变处激发出拉曼信号,探头收集拉曼信号并传递给光谱分析仪,得到拉曼光谱,拉曼光谱与分子结构一一对应,对可疑病变处做了分子级别的检测,可以直接得出此处组织是否发生病变的诊断结果。该拉曼胃镜诊断仪在胃镜检查的同时实现实时、无创、精准的分子病理学诊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拉曼胃镜诊断仪。
背景技术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胃镜检查过程中如能早期发现胃癌,即可显著改善此类人群的生存率。
但是,目前胃癌诊断所使用的胃镜是一种白光反射内镜系统,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人类的视觉来进行判断,而且只能观察到人体组织的结构变化,人体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时才可分辨。即使是经验极为丰富的医生,单靠白光反射内镜系统这种技术进行判断,诊断的精准率很低。
为了提高诊断的精准率,一种改进的诊断方法是病理活检术,在传统胃镜的引导下,切除可疑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程序,大概五天后,才能拿到最终的诊断书。
这种手术切除式的病理活检方法具有侵袭性,而且费时、费力,并不适宜于对高危人群的胃癌筛查,尤其是对胃部存在多发病变的病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曼胃镜诊断仪,该拉曼胃镜诊断仪在胃镜检查的同时实现实时、无创、精准的分子病理学诊断。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曼胃镜诊断仪,包括胃镜成像系统和拉曼成像系统;
所述胃镜成像系统包括光源和柔性内窥镜,所述柔性内窥镜借助所述光源的亮度在胃内采集图像;
所述拉曼成像系统包括激光器、探头、光谱分析仪、传输光纤;所述激光器通过所述传输光纤将激光传递给所述探头,以便所述探头使激光照射到胃组织上激发出拉曼信号,所述探头收集所述拉曼信号并通过所述传输光纤传递给所述光谱分析仪,所述光谱分析仪对所述拉曼信号进行光谱分析得到所述胃组织的拉曼光谱;
所述探头还设有所述胃镜成像系统的所述柔性内窥镜的镜头,所述柔性内窥镜和所述传输光纤设于同一柔性管道内。
可选的,所述探头包括投射光路和收集光路;所述激光通过所述投射光路照射到所述胃组织上,所述收集光路收集激发出的所述拉曼信号传递给所述光谱分析仪。
可选的,所述投射光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带通滤光片,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透镜成为平行光,所述平行光经过所述第二透镜聚焦到所述胃组织上,所述带通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可选的,所述收集光路包括收集透镜和长通滤光片,激发出的所述拉曼信号先通过所述长通滤光片,然后经所述收集透镜收集到所述传输光纤。
可选的,所述激光器为532nm半导体激光器或者785nm半导体激光器。
可选的,所述激光器内设有带宽抑制芯片,使得输出带宽小于0.1nm。
可选的,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柔性内窥镜通过所述探头采集胃内的图像,并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可选的,所述拉曼成像系统的所述光谱分析仪输出的所述拉曼光谱经软件分析后,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戎创前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戎创前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0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