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轮毂整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0545.1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6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飚;张静;汤同举;刘嘉锋;陈杏杰;费世柳;张松浩;刘国强;古小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伟烨轮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B21D5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轮毂 整形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轮毂整形设备。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轮毂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变形,有时由于工艺的问题,轮辋在铸造时往往特备窄,导致成品率较低;或者成品的轮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挤压略微变形,整体更换费用较高,为了节约成本就会使用到轮毂整形设备;一般的设备是在底座上安装左右两个L形状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齿条,操作人员将液压缸的底座放置到支撑杆的齿条上,对轮毂变形处进行挤压,但由于支撑杆上设置的齿条往往比较稀疏,这就导致了对轮毂整形过中不能对液压缸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可能在整形过程中产生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该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轮毂加工领域的用的新型轮毂整形设备,采用一体化导轨便于液压缸的移动和定位,同时使得整个设备在整形过程中更加安全牢靠,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轮毂整形设备,包括设置在地面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上任意一侧的动力箱,动力箱包括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垂直伸出于动力箱之外,动力输出轴上分别设置有前压板和后压板,前压板和后压板之间设置有待整形轮毂;动力箱与底座的另一侧悬空设置有导轨,导轨上配合设置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包括顶杆,顶杆上连接有推送块;液压缸与液压站连接;底座旁设置有检测台。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操作人员先将前压板安装到动力输出轴上,再将待整形轮毂的中心孔对准动力输出轴安装,待整形轮毂的内面与前压板贴合,再安装后压板,待整形轮毂的外面与后压板贴合,完毕后再锁紧;适当转动待整形轮毂,使得变形处朝上;设置好后,再移动移动装置到适当位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液压缸顶杆上的推送块顶住变形处,通过液压站加压整形挤压,整形完毕后再通过检测台检测其动平衡误差,依次循环,就可以将变形的轮毂整形恢复。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轮毂加工领域的用的新型轮毂整形设备,采用一体化导轨便于液压缸的移动和定位,同时使得整个设备在整形过程中更加安全牢靠,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在挤压整形时,整个设备稳定可靠;动力输出轴靠近末端的位置设置有台阶,台阶的直径为动力输出轴的两倍以上,台阶的厚度为10mm以上,台阶外侧设置有前压板,前压板呈圆形,前压板的直径小于待整形轮毂的直径,前压板外侧设置有待整形轮毂,待整形轮毂外侧设置有后压板,动力输出轴伸出于后压板的位置设有螺纹,螺纹上安装有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轮毂内面和外面不被划伤,保证待整形轮毂的内面充分与前压板接触,外面与后压板充分接触;前压板与轮毂内面设置有橡胶垫层一,后压板与轮毂外面设置有橡胶垫层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待整形轮毂在整形挤压时不会将导轨挤断,同时保证移动装置移动到任意位置能够实现定位自锁;导轨一侧固定动力箱上侧,导轨另一侧固在底座的另一侧,导轨用实心钢材制成,移动装置包括与导轨配合的摩擦副,摩擦副与导轨之间设置有自锁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液压缸调节角度方便,同时实现移动装置移动的自动化;液压缸与移动装置之间活动连接,移动装置由电机驱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其中,1 待整形轮毂、2动力输出轴、3动力箱、4前压板、5底座、6检测台、7液压站、8后压板、9推送块、10液压缸、11移动装置、12电机、13导轨、14自锁装置、15橡胶垫层一、16橡胶垫层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伟烨轮毂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伟烨轮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05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