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0485.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5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蒋于良;李中和;杜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于良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装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装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O形密封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因其截面为O形,故称其为O形密封圈,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在很多场合,需要将O形密封圈装入管状零件内壁的环形凹槽内,例如流体连接器等需要对管路进行密封连接的零件;在生产中经常遇到在管状零件内安装O形密封圈的工艺过程。由于现在缺乏一种安装管内O形密封圈的专用工具,一般都是手工直接将O形密封圈套装到零件的环型槽内。由于管件内壁极为光滑,造成O形密封圈套入环形槽时不易定位,影响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提高装配效率的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包括:底座和置于底座上端面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直径小于待装配O形密封圈的管件的内径,以使柱状体插接在管件内时,柱状体的外壁与的管件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柱状体与管件内壁之间的间隙不超过待装配的O形密封圈的截面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柱状体的高度与管件内的环形槽的下端面至管件底端的距离相等,以使所述柱状体插接在所述管件内时,柱状体的上端面与管件内环形槽的下端面齐平,使得O形密封圈进入管件内时无法下移滑脱,可以有效提高装配的一次成功率。
进一步,所述柱状体为塑料一体注塑成型,表面硬度较低,避免柱状体插入管件时划伤管件内壁。
进一步,所述柱状体呈筒状空心设置,包括环状侧壁和顶板,顶板与环状侧壁的顶端密封配合,装配时顶板上端面与管件内环形槽的下端面齐平,以减轻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的质量,易于搬运,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所述环状侧壁的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层,以增强其润滑性,易于装配。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相对于现有技术,柱状体的设置有效避免O形密封圈装配时下移滑脱,提高了装配的效率;(2)柱状体呈筒状空心设置,质量轻易于搬运,节省材料;(3)环状侧壁的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层,增强其润滑性,易于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底座1,柱状体2,柱状体上端面3,管件4,环形槽5,O形密封圈6,底座上端面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包括圆盘形底座1和置于底座上端面7上的柱状体2,柱状体2竖直设置于该底座1的中心处;柱状体2为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且柱状体2呈筒状空心设置,由环状侧壁和顶板构成,环状侧壁的底端与圆盘形底座1的上端面7固定相连,顶板与环状侧壁的顶端密封配合;柱状体2的环状侧壁的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层,以增强其润滑性;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的柱状体2尺寸可根据待装配的管件4的尺寸进行设置,柱状体2的直径小于与待装配O形密封圈的管件4的内径,以使管件4套入柱状体2时,管件4的内壁与柱状体2间隙配合,柱状体2与管件4内壁之间的间隙可以是待装配的O形密封圈6的截面直径的二分之一或更小,使得管件4可以顺利套入柱状体2,柱状体2的高度与管件4内的环形槽5的下端面至管件2底端的距离相等,以使柱状体2插接在管件4内时,管件4的底端与底座1的上端面相接触,由底座1对管件4进行支撑,使得柱状体2的上端面与管件4内环形槽5的下端面齐平。使用时,将O形密封圈装配工装平置,再将待装配O形密封圈6的管件4套在柱状体2上,此时管件4内环形槽5的下端面与的柱状体2的上端面3齐平,工人只需要将O形密封圈6沿管件4内壁下压,由于柱状体2的存在O形密封圈6只能滑动至环形槽5内,极大的提高了装配的一次成功率,装配效率大幅提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于良,未经蒋于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0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机器人用电脑显示器支撑配件夹具
- 下一篇:一种无耳挡圈装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