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辅助照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9388.2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6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郝鹏飞;徐世利;韩红亮;董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9/00;F21V7/00;F21V9/00;F21W101/0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辅助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夜视红外照明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辅助照明灯。
背景技术
车辆在夜间行驶的过程中,需要打开车辆照明系统,以便通过照明系统的灯光来提高驾驶员的视野范围。
当前,车辆上近光灯的照射范围一般在40m~50m。但是,在夜间行驶时,由于夜间视野范围受阻,以及人眼的暗视觉等原因,驾驶员很难通过肉眼对暗处的人或者生物进行准确判断。通过采用红外辅助照明后,照相机通过人体或者生物反射回的红外线进行感知,可以在车内显示屏上进行成像,供驾驶员做出及时的判断,提高安全性能。
然而,由于车辆上的主动式红外夜视采用的红外照射光源为传统光源,其特点是发出的光线为复合光,因此,在应用时往往需要在光源上加设红外滤光片来将可见光滤掉。但增加的滤光片会对红外线有一定的阻挡与削弱作用,这就降低了最终车载显示的成像质量。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更加有效的通过红外线光照来辅助车辆照明的车辆照明灯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辅助照明灯,其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红外辅助照明灯,包括LED光源、反射镜和配光镜;LED光源为多个,且多个LED光源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反射镜的上表面;配光镜具有配合反射镜结构的内部空间,且反射镜插入内部空间中;其中,反射镜包括框架部、光源安装部和镜片部,光源安装部和镜片部分别为多个;多个光源安装部分别设置于框架部上表面,多个镜片部分别设置于框架部内部;镜片部面向光源安装部呈弧形设置,且多个镜片部的弧长随框架部自靠近车辆中心的一侧向另一侧而逐渐变长;反射镜朝向配光镜的开口尺寸为46.5mm,焦距为13.3mm;LED光源与反射镜上表面的夹角为15°。
优选的,配光镜采用可过滤可见红光的PC材料制成。
优选的,LED光源为红外线光源,且LED光源发射出的红外线波长为850±30nm。
优选的,镜片部由多个依次相互并列设置的矩形镜片组成,且多个矩形镜片面向光源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辅助照明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应用方便的优点,通过改进红外辅助照明灯的结构,并采用具有高辐射功率的红外线光源,能使得65%以上的光通过反射镜平行发射出去,有效的提高了红外线辅助照明的效果,且通过提升的照明效果,还能够提升车辆显示画面的信号采集,保证夜间行车视距范围更远、驾车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辅助照明灯的结构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中红外辅助照明灯的正面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中红外辅助照明灯的反射镜结构图。
图5位本实用新型中红外辅助照明灯的左侧面视图。
图6位本实用新型中红外辅助照明灯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LED光源2:反射镜
3:配光镜 21:反射镜上表面
22:框架部23:光源安装部
24:镜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红外辅助照明灯,其具体包括:LED光源1、反射镜2和配光镜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LED光源为多个,且将多个LED光源1分别均匀设置于反射镜2的反射镜上表面21上,以便将LED光源1发射出的红外线均匀的发射至反射镜2上进行反射。
配光镜3中具有配合反射镜2的结构的内部空间,并且将反射镜2插入该内部空间中,以便通过配光镜3对反射镜2反射出的红外线进行处理后对行车环境进行照明。
其中,根据图2和图3所示,反射镜的开口尺寸可具体的选择为46.5mm,且反射镜2的焦距可具体的选择为13.3mm,并且,LED光源1与反射镜2上表面的夹角具体设置为15°,以此来确保LED光源1发射出的65%以上的光能够通过反射镜2平行发射出去,保证照明灯具有更好的照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9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机力学参数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LED后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