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身份识别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9365.1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3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份 识别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出租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打车也十分方便,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虚拟性,不法分子容易乘虚而入,近年来关于乘客因乘坐非法出租车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对于网络打车中司机身份的正确识别关系到打车者的安全出行和切身利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系统,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底座和机壳,底座和机壳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底座用于安装在驾驶室,机壳上设置有摄像头,机壳内设置有处理器、无线收发模块和电池,摄像头和无线收发模块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摄像头和无线收发模块均与电池电连接,且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摄像头用于在司机接单准备服务时采集司机的图像信息,处理器用于将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至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用于在司机接单准备服务时采集司机的声音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指纹机,所述指纹机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用于在司机接单准备服务时采集司机的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于所述机壳的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机壳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组与所述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设置于电机端部,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转轴端部,且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键盘,所述键盘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扩音喇叭,所述扩音喇叭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的顶部设置有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一种身份识别系统,用于识别汽车司机的身份,包括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及上述的身份识别装置,第一移动终端为司机所持有,第二移动终端为乘客所持有,身份识别装置安装于驾驶室,并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服务器分别与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第一移动终端用于司机接单,并将接单信息传输至服务器;身份识别装置用于在司机接单准备服务时采集司机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用于接收图像信息,并与预先存储的司机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司机身份,并将确认结果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司机身份的确认结果;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底座和机壳,底座和机壳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底座用于安装在驾驶室,机壳上设置有摄像头,机壳内设置有处理器、无线收发模块和电池,摄像头和无线收发模块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摄像头和无线收发模块均与电池电连接,且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摄像头用于在司机接单后采集司机的图像信息,处理器用于将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至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及系统,在司机接单准备服务时,通过摄像头采集司机的图像信息,处理器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对比新采集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图像信息确认司机身份,之后通过网络发送至乘客的移动终端,从而避免了不法分子冒名顶替,确保了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程学院,未经湖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9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室内定位系统
- 下一篇:可携带式RFID电子标签和条形码绑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