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横向张拉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9192.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7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合龙;孙源玺;佟云超;祝兆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程小艳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横向 拉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横向张拉施工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横向张拉架。
背景技术
桥梁横向预应力施工,对整孔梁的整体稳固性起到重要作用。该工序在架梁完成之后进行,悬空作业,同时需要频繁的竖向和沿着桥面纵向移动位置,亟需移动方便、坚固、安全的施工装备。但是以往采用固定在T梁翼缘板上,施工人员通过爬梯下至悬挂吊篮施工的横向张拉架,每一处施工完毕后需要工人人工搬动至下一施工地点,同时重新固定,工人工作量大,同时施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张拉支架移动困难,施工效率低下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横向张拉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横向张拉架,包括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本体包括固定支架、滑动连接杆和吊篮;所述滑动连接杆为滑动伸缩结构,包括水平滑动套管和竖向滑动套管;所述吊篮分别通过所述水平滑动套管和竖向滑动套管做横向和竖向移动;所述吊篮的四周设置有护栏,所述吊篮的底部平面的两侧分别为钢板和钢框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两根平行的所述横杆之间通过左侧纵杆和两根右侧纵杆连接固定,所述横杆与所述右侧纵杆连接处的下方焊接有立杆,所述立杆之间焊接连接杆,所述立杆的底端焊接有与叉车配合的槽钢;
所述吊篮的侧面设置有两根竖杆与角钢连接;
所述滑动连接杆包括两根竖直且平行的大口径套管,两根竖直且平行的所述大口径套管之间上下通过焊接固定杆固定,所述大口径套管右侧焊接有水平短套管,所述大口径套管与所述水平短套管之间焊接有加劲钢板,所述水平短套管右侧焊接有小口径方管,所述小口径方管嵌套于所述横杆内构成水平滑动套管;
所述竖杆嵌套于所述大口径套管内构成竖向滑动套管。
所述加劲钢板的厚度为5mm。
所述钢板的厚度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支架、滑动连接杆和吊篮的巧妙组合,利用水平滑动套管和竖向滑动套管的滑动伸缩结构实现了横向和纵向自由移动张拉支架。
2、本实用新型减轻工人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方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吊篮的俯视图。
图3为滑动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
图4为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b)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
附图标记:1-固定支架,2-滑动连接杆,3-吊篮,4-钢板,5-钢框架,6-槽钢,7-横杆,8-左侧纵杆,9-右侧纵杆,10-立杆,11-连接杆,12-加劲钢板,13-竖杆,14-角钢,15-大口径套管,16-固定杆,17-水平短套管,18-小口径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横向张拉架,包括架本体,所述架本体包括固定支架1、滑动连接杆2和吊篮3;所述滑动连接杆2为滑动伸缩结构,包括水平滑动套管和竖向滑动套管;所述吊篮3分别通过所述水平滑动套管和竖向滑动套管做横向和竖向移动;所述吊篮3的四周设置有护栏,所述吊篮3的侧面设置有两根竖杆13(N1方钢管)与角钢14(N5)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吊篮3的底部平面的两侧分别为钢板4(N4)和钢框架5,所述钢板4(N4)的厚度为3mm;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7(N11方钢管),两根平行的所述横杆7(N11方钢管)之间通过左侧纵杆8(N16方钢管)和两根右侧纵杆9(两根N15扁钢管)焊接固定,所述横杆7(N11方钢管)与所述右侧纵杆9(两根N15扁钢管)连接处的下方焊接有立杆10(N12扁钢管),所述立杆10(N12扁钢管)之间焊接连接杆11(N13方钢管),所述立杆10(N12扁钢管)的底端焊接有与叉车配合的槽钢6(N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91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