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栽培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8043.5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明;冯建海;罗仁革;王庆松;康超勇;周海辰;曾锂;刘波;张国伟;刘和平;刘培勋;张颖;牟文平;孙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6 | 分类号: | A01G17/06;A01G17/08;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刘小静 |
地址: | 628017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栽培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栽培模型。
背景技术
李是世界上重要的核果类果树种类之一,也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果树之一。2009年,我国李总产量为534.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0.3%。在李的栽培历史上,形成了以自然开心形、主干疏层形和细长纺锤形3种主要的树形结构。在家庭式果园中,这些树形结构能够灵活地通过精耕细作来适应李树的生长规律,保障年年丰产,但难以适应机械化操作。近年来,随着连片的大面积现代果园井喷式发展,农村劳动力短缺、仅存劳动力难以掌握现代果园管理技术等问题日益显现。解决劳动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走果园机械化道路,这就必然需要一种新型栽培模型来适应果园机械化。“Y”字形李棚架栽培模型是一种精确控制李树树形结构的栽培模型,能够适应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机械在园区作业,节省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并在一致化的过程管理中产出一致性高的果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栽培模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适用于果园机械化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植物栽培模型,包括树形结构,所述树形结构包括主干、一对主枝、以及多个侧枝,所述主枝设置在主干的顶部,且主枝与主干构成“Y”形骨架,所述侧枝设置在主干的顶部,且均匀设置在主枝的两侧,侧枝与主枝构成扇面。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架型结构,所述架型结构包括棚架线,所述棚架线用于分别固定主枝和侧枝。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架型结构,所述主干高50cm,主枝高250cm,株行距为200cm×400cm,棚架线设置在定植线150cm处正上方220cm高处。
进一步地,所述主干与扇面之间的夹角为20~50°。
进一步地,所述主干与扇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
进一步地,所述树形结构包括8~12条侧枝。
进一步地,所述侧枝与相邻侧枝的夹角、侧枝与相邻主枝之间的夹角分别为5~20°。
进一步地,所述主枝与主干的最高点的高度比为4~6:1。
上述植物栽培模型为果树的栽培模型。
进一步地,上述植物栽培模型为李树的栽培模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植物栽培模型一是枝条均匀排布,将枝条近等距离固定于棚架线上,能够充分利用光照;二是枝干分层管理,便于田间观测和操作;三是枝条整齐排布,能够适应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进行花果管理和树形管理;四是枝条对称排布,能调节树体营养在空间上达到平衡,避免个别枝条徒长或虚旺,对促进植物栽培,提高管理效率,增加果树产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植物栽培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植物栽培模型棚架示意图;
图中,1-主干,2-主枝,3-侧枝,4-棚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植物栽培模型,包括树形结构,所述树形结构包括主干1、一对主枝2、以及多个侧枝3,所述主枝2设置在主干1的顶部,且主枝2与主干1构成“Y”形结构,所述侧枝3设置在主干1的顶部,且侧枝3均匀设置在主枝2的两侧,侧枝3与主枝2构成扇面。
具体地,其还包括架型结构,所述架型结构包括棚架线4,所述棚架线4用于分别固定主枝2和侧枝3。
具体地,其还包括架型结构,所述主干1高50cm,主枝2高250cm,株行距为200cm×400cm,棚架线4设置在定植线150cm处正上方220cm高处。
具体地,所述主干1与扇面之间的夹角为20~50°。
优选地,所述主干1与扇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
具体地,所述树形结构包括8~12条侧枝3。
具体地,所述侧枝3与相邻侧枝3的夹角、侧枝3与相邻主枝2之间的夹角分别为5~20°。
具体地,所述主枝2与主干1的最高点的高度比为4~6:1。
上述植物栽培模型为果树的栽培模型。
优选地,上述植物栽培模型为李树的栽培模型。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栽培方法栽培得到:
1、栽苗前准备,第1年春季之前完成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并按照200cm×400cm的株行距完成果园的小区设计与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8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