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取样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07813.4 | 申请日: | 2017-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8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结华;魏士新;殷玉圣;孙中华;袁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取样器。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科研试验中,运行过程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质量检验、性能评价采样则是间歇式的,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工操作越来越少介入。 但除了一些仪器在线分析,采样过程一般还是人工进行。设计一种装置,自动采集生产、试验过程中的产品物料,跟踪化学反应过程,降低科研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更多精力观察试验现象,分析试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取样装置,根据产物产量,分阶段,间歇式采取产物样品,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思路是:通过液位控制采样阀的开关,完成采样、放空的二元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自动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容器、进液通道、排液通道、压力平衡气通道、浮球、活塞、锥形阀和连杆;所述进液通道、压力平衡气通道位于容器顶部的四通内,排液通道位于容器下部;所述活塞和锥形阀固定于连杆的两端,连杆上设有拔叉;所述浮球悬挂于容器内,浮球摆臂触发拔叉驱动连杆上下移动,通过连杆两端的活塞和锥形阀控制进液通道、压力平衡气通道和排液通道的开合。
一般地,所述浮球的浮力与重力差大于活塞滑动阻力及活塞和锥形阀重力。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锥形阀及其连杆在浮球摆臂触发拨叉作用下上下移动,开启、封闭以上三个通道,完成采样、放空的二元操作。
当容器空置时浮球在重力作用下位于下端,通过活塞和锥形阀连杆上的拨叉,驱动四通内活塞和锥形阀下行,压力平衡气通道关闭,进液通道开启,排液通道关闭,此时容器开始持续进料。
随着进料时间的延长,当容器将满时浮球浮于上端,浮球的浮力与重力差要足以克服活塞滑动阻力及活塞和锥形阀重力,通过活塞和锥形阀连杆上的拨叉,驱动活塞在四通筒体内上行,进液通道关闭,平衡气通道开启,排液通道开启,排空采取的样品。
当容器排空后浮球在重力作用下位于下端,通过活塞和锥形阀连杆上的拨叉,驱动四通内活塞和锥形阀下行,压力平衡气通道关闭,进液通道开启,排液通道关闭,此时容器开始进料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取样器,应用于工艺生产中,装备在冷凝分离器后,就能完成自动取样,排空二元操作。可用于试验装置的自动化改造,适用于化工生产、科研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液通道、2-压力平衡气通道、3-活塞、4-进液通道连接管、5-四通、6-封头、7-容器、8-浮球、9-拨叉、10-连杆、11-锥形阀、12-排液通道、13-浮球摆臂、14-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自动取样器参考附图1,主要包括容器7、进液通道1、排液通道12、压力平衡气通道2、浮球8、活塞3、锥形阀11和连杆10;进液通道1、压力平衡气通道2位于容器7顶部的四通5内,排液通道12位于容器7下部;活塞3和锥形阀11固定于连杆10的两端,连杆10上设有拔叉9;浮球8悬挂于容器7内,浮球摆臂13触发拔叉9驱动连杆10上下移动,通过连杆两端的活塞3和锥形阀11控制进液通道1、压力平衡气通道2和排液通道12的开合。
实施例中,浮球的浮力与重力差大于活塞滑动阻力及活塞和锥形阀重力。
实施例是这样来运作的:当容器7空置时,浮球8,在重力作用下位于下端,通过活塞和锥形阀连杆10上的拨叉9,驱动四通5内活塞3和锥形阀11下行,压力平衡气通道2关闭,进液通道1和进液通道连接管4相通,即采样阀开启,排液通道12关闭,此时容器开始持续进料。
随着进料时间的延长,当容器7将满时浮球8浮于上端,浮球的浮力与重力差要足以克服活塞3滑动阻力及活塞3和锥形阀11重力,通过活塞和锥形阀连杆10上的拨叉9,驱动活塞3在四通5筒体内上行,进液通道1关闭,平衡气通道2开启,排液通道12开启,排空采取的样品。
当容器7排空后浮球8在重力作用下位于下端,通过活塞和锥形阀连杆10上的拨叉9,驱动四通5内活塞3和锥形阀11下行,压力平衡气通道2关闭,进液通道1开启,排液通道12关闭,此时容器7开始进料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7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