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池自动油水分离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07479.2 | 申请日: | 2017-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4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宣勤;熊龙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绿色家园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B01D17/025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周伟 |
| 地址: | 433000 湖北省仙***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油水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池自动油水分离池。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名经济的增长,当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化工产品时会产生废水,废水中会混入油相,在排放生化系统时废水中的COD很高,给生化系统带来很大的处理难度,同时损失了油相,增加了车间的单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池自动油水分离池,解决了现有化工生产中油水难以分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池自动油水分离池,包括混凝土墩,所述混凝土墩内开设有池体,所述池体从上至下依次可分为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混凝土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内设置有第一油水分离膜,所述第二滤板内设置有第二油水分离膜,所述混凝土墩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传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贯穿凹槽并延伸至其池体内,所述池体内的传送带上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轴心处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上,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搅拌轮,所述搅拌轮上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第三槽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的一端贯穿混凝土墩并延伸至其外。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内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搅拌轮上的搅拌叶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盖板通过其顶部的锁紧螺栓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墩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轮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销。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池自动油水分离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滤板、第二滤板、第一油水分离膜、第二油水分离膜、凹槽、电机、传送带、齿轮、转轴、搅拌轮和搅拌叶,含油相的废水从进水口进入池体内,开启电机,带动传送带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轮上的搅拌叶转动,从而对废水进行搅拌,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利用自身重力沉降完成油份和水分的分离,轻油上浮至第一槽体内,重油沉淀至第二槽体内,最后经过分离的水相通过排水槽内的过滤网的过滤后,排入生化处理系统,从而将油水进行了分离,排入生化系统的废水COD大大降低,减轻生化系统处理难度,同时油相回收使用,降低了车间单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墩、2池体、201第一槽体、202第二槽体、203第三槽体、3盖板、4进水口、5第一滤板、6第二滤板、7第一油水分离膜、8第二油水分离膜、9凹槽、10电机、11传送带、12齿轮、13转轴、14搅拌轮、15排水槽、16过滤网、17减震垫、18搅拌叶、19锁紧螺栓、20锁紧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绿色家园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绿色家园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7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