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间包工作层烘烤在线连续测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7357.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2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华;张国伟;张旭东;张广军;张永启;彭继承;李金贤;刘耀忠;曹成江;邓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2 | 分类号: | B22D41/02;B22D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 |
地址: | 2144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工作 烘烤 在线 连续 测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间包冶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中作层烘烤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中间包工作层耐材是钢水凝固成钢坯前与耐材接触有化学反应的最后一道工序。耐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水的纯洁度。中包工作层耐材质量处决于耐材本身材质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能、耐材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耐材的烘烤效果。中间包工作层烘烤效果可以决定耐材使用前的质量好坏。烘烤效果不好的耐材,在钢水接触工作层耐材过程中,耐材会因耐材温度急剧升高而发生耐材爆裂、剥落,从而使工作层表面致密的结果被破坏,导致钢水接触内部疏松的耐材,使耐材容易被冲涮或侵蚀进入钢水中污染钢水。烘烤效果不好的中间包工作层耐材,钢水表面的二次氧化防护渣层和保温覆盖剂与中间包工作层耐材接触后侵蚀会加剧。中间包工作层耐材烘烤效果不好,在高位钢水进入中间包时,会大量吸收钢水的热量,加大钢水温降,导致钢水在中间包内凝固,中间包开浇很难成功,容易产生生产事故。提高连铸中间包工作层耐材烘烤监测的安全性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授权公告号 CN 202667567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中间包烘烤效果监测装置,与烘烤器控制箱相连的探针安装在烘烤器烧嘴上,下端带有测温管的连接管通过底座固定在 中间包包盖上,测温管上端通过导线连接 PLC,下端与设有至少4个测温触点的测温板相连,测温 板连接在中间包内壁上。根据探针反馈的火焰温度的高低可以准确判断出燃气质量的好坏以及助吹气体的流量是否合理,并据此及时进行调整。同时根据反馈的中间包烘烤情况,可以使操作者选择合适的烘烤曲线及烘烤时间,并对铸机开浇条 件做好预测,从而避免因中间包烘烤不到位而引起的开浇失败或结冷钢事故。该技术方案是采用测温板伸入到中间包内腔,对中间包工作层内壁进行测量,直接对中间包内壁进行测温,而没有考虑到中间包工作层中耐材的温度变化,因此存在烘烤不充分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型的中间包工作层烘烤在线连续测温结构,能够在线测量中间包工作层外侧的温度,提高温度测量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间包工作层烘烤在线连续测温结构,包括中间包工作层、中间包永久层和中间包包壳以及中间包包壳箱体,中间包工作层和中间包永久层分别具有相应的耐材层,所述中间包永久层内埋设有测温探头,测温探头的前端接触中间包工作层,测温探头的后端通过固定架设置在中间包包壳箱体上,所述中间包包壳箱体上还设置有防错插座,测温探头的连接缆线从防错插座内引出与温度显示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包工作层的连续测温结构,测温探头采用埋入中间包永久层的设置方式,能够对中间包工作层的整体温度进行在线检测,提高温度测量的数值可靠性,确保中间包的安全生产。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间包工作层烘烤在线连续测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包工作层烘烤在线连续测温结构,包括中间包工作层1、中间包永久层2和中间包包壳3以及中间包包壳箱体4,中间包工作层1和中间包永久层2分别具有相应的耐材层。中间包永久层2内埋设有测温探头5,测温探头5的前端接触中间包工作层1,测温探头5的后端通过固定架6设置在中间包包壳箱体4上,中间包包壳箱体4上还设置有防错插座7,测温探头5的连接缆线8从防错插座7内引出与温度显示器9连接。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7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