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污物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07017.0 | 申请日: | 2017-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6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亦军 |
| 主分类号: | B64D11/02 | 分类号: | B64D11/02;B61D35/00;B60R15/04;C02F11/00;C02F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环保 污物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排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污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型民航飞机的标准卫生间内,旅客“方便”后,按下按钮,马桶壁就会流出少量的清水,有的还加入化粪剂,起稀释和冲刷作用,同时巨大的真空吸力将粪便抽吸进飞机携带的“粪罐”中;到达地面后,再由专用的粪便收纳车将粪便集中收纳处理。现有技术中的机用厕虽然相较于老式的粪便桶具有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具有明显的缺点。譬如,飞机每次飞行都得装上数百加仑蓝色的除臭液体Anotec,这样增加了燃料的消耗,减少了载客数量。此外,早期的Anotec成分是甲醛和漂白粉,会刺激眼睛和皮肤。而Anotec最大的缺点在于容易泄露,甚至会流到机身外,蓝色的液体与粪便混合形成低温的球状物附着在机身表层。当飞机着陆时,这些球状会部分融化,从飞机脱离落到地面,形成“蓝冰”。虽然在地勤人员精心的检修下,“蓝冰”事件发生的概率已接近彩票的中奖率,但在最近的25年内这一事件仍发生了27次。现有技术中的火车及高铁所行走的轨道大部分处于人烟稀少的环境中,因此大部分火车及高铁均采用直接将排泄物冲撒至路基,利用自然降解的方法达到处理污物的技术效果,这一方法虽然简洁有效,但在污物降解前仍然会致使路基污秽不堪,故当在火车或高铁临近进站时乘务人员会将厕所临时封闭,以避免排泄物污染站台附近的卫生环境。现有技术中的房车及部分高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方法还包括将污物收集至袋子中,待抵达合适的位置处倾倒处理。上述方法除将排泄物冲撒至路基外,虽能解决污物的排放问题,但排放后的污物若想达到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活环境的污染,仍需借助进一步的回收处理,将排泄物冲撒至路基亦会对生活中铁路附近的居民及检修铁路的工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研发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污物处理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成为一种必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污物处理系统,具有以高效环保的方式处理移动载人设备上的排泄物的技术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污物处理系统,包括:真空泵、负压罐、加热装置和废水箱;所述负压罐内设置有密闭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外壁与所述负压罐的内壁形成积液仓;所述积液仓内设置有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内胆通过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积液仓连接;所述内胆设置有外伸出所述负压罐外壁的排泄物回收接口;所述积液仓与所述废水箱通过设置有控制阀的管路连接;所述废水箱设置有供水接口及排水接口,所述排水接口设置有排水阀。
优选地,还包括抽水马桶,所述抽水马桶的排泄物接口通过管阀与所述排泄物回收接口密封连接;所述供水接口与所述抽水马桶的冲水箱管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管阀、加热装置、真空泵、排水阀和控制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管阀、加热装置、排水阀和控制阀的开闭,真空泵的启停及真空泵的输出功率。
优选地,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还包括供水泵,所述供水接口通过所述供水泵与所述抽水马桶的冲水箱管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GPS定位装置,所述GPS定位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换热器;所述加热装置为密闭盘管;所述密闭盘管与所述换热器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闭盘管内的热循环介质为脱盐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亦军,未经赵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7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