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废水处理的三联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06578.9 | 申请日: | 2017-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6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郝剑;张翼;王祖林;刘喆;张学勤;魏书洲;李永和;白洁;黄卫江;李君占;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废水处理 三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三联箱。
背景技术
脱硫废水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悬浮物等,将其排放至河流中,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具有严重的污染。近些年,三联箱作为一种引进式脱硫废水处理设备被广泛采用。
现有技术中,三联箱多数为矩形或方形结构,通过简单搅拌使废水及药剂混合,药剂与废水中的重金属形成沉淀后排出,但是,该技术排泥效果差、药剂使用过度浪费,长期运行会导致三联箱发生污泥堵塞,人工清理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三联箱容易发生污泥堵塞、人工清理频繁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三联箱,该三联箱能够促使污泥具有流动性,提高废水处理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三联箱,所述三联箱包括中和池、沉淀池和絮凝池,其中,所述中和池、沉淀池和絮凝池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曝气管路、推进式叶轮和轴向垂直于池底、上下两端开口且不与池体接触的导流筒,所述推进式叶轮位于所述导流筒内部,所述曝气管路设置为使得从所述曝气管路中排出的气体喷向池底。
优选地,所述中和池和所述沉淀池中的推进式叶轮为向下推进式叶轮,所述絮凝池中的推进式叶轮为向上推进式叶轮。
优选地,所述中和池中还设置有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中和池中的导流筒的上部连通,用于将废水从所述导流筒的上部引入所述导流筒内。
优选地,所述中和池和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为从池底向上延伸并且不与池顶连接。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絮凝池通过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为从池底向上延伸至池顶。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从所述沉淀池延伸至所述絮凝池中的导流筒内。
优选地,所述絮凝池的下部设置有向池外延伸的排出管。
优选地,所述排出管上设置有出口阀。
优选地,所述三联箱还包括对应于每个推进式叶轮设置的电机,所述电机与对应的推进式叶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流筒为方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联箱通过导流筒和推进式叶轮改善污水流动方向,通过曝气管路改善底部污泥沉淀不易外排的问题,在推进式叶轮、导流筒、底部曝气管路的三重作用下,提高废水反应时间、提高废水中污泥浓度、活化底部污泥,促使污泥更具有流动性,从而提高三联箱的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废水处理的三联箱。
附图标记说明
1中和池;2沉淀池;
3絮凝池;41 中和池中的曝气管路;
42 沉淀池中的曝气管路;43 絮凝池中的曝气管路;
51 中和池中的推进式叶轮;52 沉淀池中的推进式叶轮;
53 絮凝池中的推进式叶轮;61 中和池中的导流筒;
62 沉淀池中的导流筒;63 絮凝池中的导流筒;
7进水管路;8第一隔板;
9第二隔板;10 连通管;
11 排出管;12 出口阀;
13 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三联箱,如图1所示,所述三联箱包括中和池1、沉淀池2和絮凝池3,其中,所述中和池1、沉淀池2和絮凝池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曝气管路、推进式叶轮和轴向垂直于池底、上下两端开口且不与池体接触的导流筒,所述推进式叶轮位于所述导流筒内部,所述曝气管路设置为使得从所述曝气管路中排出的气体喷向池底。
如图1所示,所述中和池1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管路41、推进式叶轮51和轴向垂直于池底、上下两端开口且不与池体接触的导流筒61;所述沉淀池2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管路42、推进式叶轮52和轴向垂直于池底、上下两端开口且不与池体接触的导流筒62;所述絮凝池3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管路43、推进式叶轮53和轴向垂直于池底、上下两端开口且不与池体接触的导流筒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65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水解酸化池结构
- 下一篇: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