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挺度的复合PE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6004.1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3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致博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33/00;B32B7/12;B32B27/32;B32B27/36 |
代理公司: | 东莞众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71 | 代理人: | 李宇翔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挺度 复合 pe 保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及保护膜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挺度的复合PE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是一种对其他材料表面具有保护功能的膜状材料,其主要由聚烯烃制成。保护膜主要用于各种表面状况要求较高的产品的表面保护,如汽车保护膜、家电保护膜等,以防止其在搬运、加工、贮存及安装使用的过程中表面划伤、污染和磨损等,从而使物品保持良好的外观,提高产品的等级和成品率,因此,保护膜具有重要作用。
在电子及光学元器件加工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保护膜通常是亚克力亚敏胶涂布的聚乙烯保护膜,粘性适应性和自排气性差,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控制的难度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护膜容易受到外界的腐蚀和压力,其复合牢度和热封强度较差,自排气性能也不尽理想。并且,保护膜本身的使用寿命短、污染大,不利于市场推广应用。
中国专利一种PE保护膜(专利申请号:2015207921341)披露了一种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PE保护膜。但上述技术方案中已披露的PE保护膜还存在防眩光性能差,透光率小、雾度大的缺陷。而且,现有的PE保护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抗拉伸强度不好,使用时在PE保护膜与被保护材料贴合时,如果操作人员稍微用力不均,会发生定向拉伸,从而导致保护膜与被保护材料和器件尺寸不符;此外,由于PE属于线性结构高分子,造成PE保护膜过于柔软,硬度和挺度不够。如果采用增加PE基材厚度的方法来解决上述缺点,又会使得PE保护膜制备变得复杂且成本增高。
因此,设计一种挺度高、透光率高、雾度小且具有防眩光性能的PE保护膜是市场所亟需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挺度的复合PE保护膜,该复合PE保护膜具有高挺度、高透光率、低雾度且具备好的防眩光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挺度的复合PE保护膜,包括PE基材层,所述PE基材层的正面设置一防眩光层,该防眩光层上依次设有PET加固层和压敏胶层,所述PET加固层与所述防眩光层和所述压敏胶层之间均设胶粘层,所述PE基材层的背面设底膜,所述底膜与所述PE基材层之间也设有胶粘层;其中,所述PE保护膜厚度为180~230μm,所述PE基材层厚度为50~75μm,所述防眩光层厚度为10~20μm,所述PET加固层厚度为45~50μm,所述压敏胶层厚度为10~15μm,所述底膜厚度为45~50μm,所述胶粘层厚度为5~10μm。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防眩光层涂布于所述PE基材层的正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眩光层为二氧化锡粉涂层、二氧化钴粉涂层、氧化锑粉涂层、氧化钛粉涂层、二氧化硅粉涂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粉涂层其中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眩光层的厚度为20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胶粘层为亚克力胶粘层、PU胶粘层和有机硅胶胶粘层其中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胶粘层为有机硅胶胶粘层,且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5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且所述压敏胶层厚度为10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ET加固层为PET薄膜,且所述PET加固层的厚度为50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膜为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底膜,且所述底膜的厚度为50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E保护膜厚度为180μm,且所述PE基材层厚度为75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新型的PE保护膜在PE基膜的正面设置一层防眩光层,从而使PE保护膜具有很好的防眩光性能;再在防眩光层上端胶粘一层PET加固层,使得PE保护膜具有好的挺度,然后在PET加固层上设置一层丙烯酸酯水性压敏胶层,使的本新型的PE保护膜具有很好的透光率及小的雾度;同时,本新型的PE保护膜还具有良好的自排性能和更高的粘性适用性,降低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控制难度,整体复合牢度强、污染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PE基材层,2.防眩光层,3.PET加固层,4.压敏胶层,5.胶粘层,6.底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致博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致博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6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