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接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5240.1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2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梅;周文剑;李俊峰;鹿志伟;杨子平;陆军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接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烟草疫霉引起,为了探讨该病原菌对剑麻生理、细胞、转录组以及蛋白质水平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常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然后进行采样分析。由于该病原菌主要经伤口侵入,加上剑麻叶面含有厚厚的蜡质,因此,在接种前常常要人为的制造伤口以保证接种后成功诱导剑麻发病。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主要是菌饼接种法,用手托住叶片,先将10个大头针绑在一起,再用大头针将叶片刺伤,然后用打孔器将培养基上的病原菌打成0.5cm的菌饼,最后用镊子将菌饼贴在叶片上,由于在刺伤时大头针力度差别大,有的伤口过深有的过浅,发病程度不一致且容易弄伤手,并且在用打孔器时,有的菌饼会粘附在打孔器内壁无法取出,只能用镊子将菌饼夹碎后重新消毒,因此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接种装置,操作简单方便,防止扎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接种装置,包括菌种打孔器、叶片打孔装置和托板;所述的菌种打孔器包括打孔器本体和与打孔器本体固定连接的手柄;所述的叶片打孔装置包括按压柄、叶片打孔针、针座、固定轴、弹簧、推板;所述固定轴的顶部与所述的按压柄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的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的针座设置于所述的按压柄与所述的推板之间;针座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叶片打孔针;所述的针座中部设置有轴孔,固定轴穿过轴孔,针座通过弹簧与所述的推板连接;弹簧套设在固定轴上,两端分别与针座和推板固定链接;所述的推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叶片打孔针配合的针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轴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的针座上设置有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的叶片打孔装置安装于所述的托板上;所述的托板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板,移动板与托板垂直设置;移动板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块;托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块适配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的按压柄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的移动板设置有第二导向槽;连接杆与第二导向块铰接连接;第二导向块限位于沿第二导向槽内并且沿第二导向槽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导向槽包括设置于条形槽本体、设置于条形槽本体内的T型槽;所述条形槽本体的顶端的中心处设置有挡块,挡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出口;所述的第二导向块包括U型本体,设置于U型本体后端的T型块;所述的U型本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卡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巧妙,接种时,既可以保证伤口的均匀和深浅一致,不会扎伤手,同时菌饼也不会碎且能提高接种效率,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推板的俯视图。
图3为针座的仰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叶片打孔装置和托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移动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接种装置,包括菌种打孔器1、叶片打孔装置2和托板3;所述的菌种打孔器1包括打孔器本体11和与打孔器本体11固定连接的手柄12;所述的叶片打孔装置2包括按压柄21、叶片打孔针 22、针座23、固定轴24、弹簧25、推板26;所述固定轴24的顶部与所述的按压柄21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的推板26固定连接;所述的针座23设置于所述的按压柄21与所述的推板26之间;针座23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叶片打孔针22;所述的针座23中部设置有轴孔,固定轴24穿过轴孔,针座23通过弹簧25与所述的推板26连接;弹簧25套设在固定轴上,两端分别与针座23和推板26固定链接;所述的推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叶片打孔针22配合的针孔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52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