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4877.9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7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姜阔胜;周军鹏;韩刘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7/025 | 分类号: | B01D17/0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为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属于机械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他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份和水份的分离。常用的油水分离方法有加热油水分离法、超滤膜分离法、吸附净化法。
而目前的现有的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分离油水的效离较低,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目前在机械清理过程中,油水混合物经常由于没有分离直接倒掉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油水槽内部经常由于没有清理造成油水槽使用寿命短,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顶端焊接有外壳,且所述支承座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壳顶端安装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进料口底端连接有油水槽,且所述油水槽内部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与设置在油水槽顶端的进水口连通,且所述进水口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油水槽底端连接有出油口和出水口;所述油水槽与设置在外壳上的观察窗连接,且所述观察窗顶端安装有led灯,且所述led灯电性连接开关和电源连接线。
优选的,所述外壳对称焊接有挂耳。
优选的,所述led灯位于观察窗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油水槽内部顶端安装若干个喷头,且所述喷头与进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油水槽与进料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功能稳定,适用范围广范,利于油和水的密度不同会分层的原理,通过观察窗控制出水口和出油口进行油水分离,观察窗通过led灯照明,使其准确性更好,有效提高稳定性,当油水分离完成之后,通过阀门控制进水口,清洗水从进水口进入到喷头,对油水槽内部进行清洗,使内部保持干净,延长油水槽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方便,处理性极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1、喷头,2、电源连接线,3、led灯,4、开关,5、观察窗,6、出油口,7、支承座,8、万向轮,9、进料口,10、过滤网,11、阀门,12、进水口,13、挂耳,14、油水槽,15、外壳,1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承座7,所述支承座7顶端焊接有外壳15,且所述支承座7底端安装有万向轮8;所述外壳15顶端安装有进料口9,且所述进料口9内部安装有过滤网10;所述进料口9底端连接有油水槽14,且所述油水槽14内部安装有喷头1;所述喷头1与设置在油水槽14顶端的进水口12连通,且所述进水口12上安装有阀门11;所述油水槽14底端连接有出油口6和出水口16;所述油水槽14与设置在外壳15上的观察窗5连接,且所述观察窗5顶端安装有led灯3,且所述led灯3电性连接开关4和电源连接线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外壳15对称焊接有挂耳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led灯3位于观察窗5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油水槽14内部顶端安装若干个喷头1,且所述喷头1与进水口12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油水槽14与进料口9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从油水通过进料口9放入油水槽14中时,首先油水进入油水槽14内部后进行静置,静置一端时间后,通过打开开关4,led灯3亮,通过观察窗5观察油水的静置情况,当油水静置一端时间后通过打开出水口16阀门,使油下面的水流出,当油下降快到底端的时候通过打开出油口6使油水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当油水分离完成之后,通过打开阀门11,通过喷头1对油水槽14内部进行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48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