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3919.7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7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昌;张光玉;李欣;赵英杰;司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9/04 | 分类号: | E02B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56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口 生态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是用于保护水体中的鱼类及其他生物,避免其经取水流道进入取水前池,使其免遭取水泵吸力冲击而造成生态损失的一种生态防护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取水工程采用离岸蘑菇头式取水方式,工程取水经由取水流道进入泵房,取水流程为:取水头→取水流道→前池→闸门→拦污栅→旋转滤网→泵。通过取水头格栅、拦污栅、旋转滤网三道拦污设备可以很好的拦截悬浮物质、水草以及生物,但由于取水头格栅间距相对较大,在泵房前池中存在鱼类等生物,易造成不必要的生态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为此,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在力求安全经济、安装简便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避免鱼类等生物进入取水前池,保护鱼类等生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鱼类等生物进入取水前池,而且安装简便,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包括套装固定在取水头顶部的内框架,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设有与其固接的椭球型外框架,所述椭球型外框架罩在取水头的取水窗上,在所述椭球型外框架上覆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的孔隙率,在所述防护网与取水头的检修口相对的位置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门。
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为0.81,取水窗的孔隙率为0.8。
所述内框架呈圆柱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内外框架结构,便于安装,在陆上连接完成后,即可直接套在取水头上,并与取水头上覆板固接,施工方便,结构简洁,稳定可靠。通过采用在椭球型外框架上覆装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孔隙率的防护网,能够有效避免鱼类等生物进入取水前池;椭球曲面造型,能够减少装置受力,保证结构稳定,同时亦能增加总体表面积,保证取水不受影响。通过采用在防护网上设置检修门的结构,使装置便于维护和检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经济性好,能够有效防止不必要的生态损失,结构稳定可靠,便于安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的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2、内框架;3、检修门;4、取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包括套装固定在取水头顶部的内框架,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设有与其固接的椭球型外框架,所述椭球型外框架罩在取水头的取水窗上,在所述椭球型外框架上覆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的孔隙率,在所述防护网与取水头的检修门相对的位置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为0.81,取水窗的孔隙率为0.8。所述内框架2呈圆柱型,与取水头4的顶部形状适配。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3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车式升鱼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旱地型柑橘园的竹节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