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2715.1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5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语嫣;程昱之;丁澍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立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B62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手 双腿 合力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国际专利分类为B62M,尤其是一种一种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骑各类自行车时,只能用双腿加力,当长距离高速骑行或长距离上坡 骑行时,需要长时间施加较大的动力,双腿常常处于疲劳状态。 此时双臂、胸部、腰部、腹部 基本处于休闲状态,感觉较为轻松。 传统自行车限制了人的整体力量的发挥,达不到骑自行车时,全身运动、高效快速的效果。我国一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带有上肢体辅助驱动装置”,申请号为 200910017427.1,做到将手臂力量辅助双腿,但该申请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转向加力总成和传动换向总成是分体设计的,并分别固定在横梁下方的支架 上,结构复杂、松散,机械传动过程中动力损耗较多,且不美观;其次是万向节联轴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挤压损坏,致使方向控制不灵活,严重时会出现危险;最大的不合理之处是采用 3 级链条传动,不仅动力损耗大,且脚踏链轮和后轮链轮之间的链条容易 脱落,脱落的链条被挤在脚踏轴上的两个链轮之间,修复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杠杆辅助做功,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骑行便捷的自行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实现高效骑行、提高速度的目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双手双腿合力骑行自行车,包括转向车把、前叉转向轴、车前轮组件、转向前横杆、车后轮组件、后轮叉柄、车体主架、中轴链轮、传动链条、右脚蹬拐件、左脚蹬组件和车座椅,所述的转向车把下方固定着转向立杆,所述的车体主架上有前叉通孔,前叉通孔与所述的前叉转向轴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车架后斜梁上端活动固定着车座椅;车架后接头与后叉板架之间由摆转轴销可摆转连接固定,后叉板架与座椅柱管下端之间固定连接着缓冲弹簧,后轮叉柄上固定着车后轮组件以及后轮飞轮;车架中轴管有中轴通孔,中轴通孔内可旋转固定着链轮中轴,盘面链轮与后轮飞轮之间由传动链条传递扭矩,作为改进:
所述的车体主架上梁有横梁槽孔,横梁槽孔两侧有成对的摆杆支座,摆杆支座上有支座通孔;支座通孔上可摆转固定着助力摆杆,助力摆杆包括下直摆杆和下拐摆杆,下拐摆杆下端有摆杆连孔,下直摆杆中段上有支撑圆孔,下直摆杆上端为上摆圆杆;助力连杆两端分别有连杆摆孔圈和连杆蹬孔圈;连杆摆孔圈与摆杆连孔之间由连摆轴销铰接,支撑圆孔与支座通孔之间由摆杆轴销铰接;所述的左脚蹬组件上有左脚蹬轴,左脚蹬轴与连杆蹬孔圈之间为可旋转配合;所述的转向立杆下端为转向套管,转向套管与上摆圆杆之间为可旋转配合;
转向钢轴两端分别有摆杆球头和前叉球头,两侧的对称同轴杆外端面上均有成对同轴端盖,两侧的成对同轴端盖分别可空间摆转固定着两侧的摆杆球头;转向前横杆两端面上均有成对前杆端盖,两侧的成对前杆端盖分别可空间摆转固定着两侧的前叉球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脚蹬组件包括左脚蹬轴、脚蹬套板、套板螺钉、脚蹬挡圈和脚蹬螺母,左脚蹬轴一端有套板螺孔,左脚蹬轴另一端依次有蹬轴挡肩、蹬轴硬面段、蹬轴链轮段和蹬轴螺柱,套板螺孔上配合有套板螺钉挡住脚蹬套板,脚蹬套板可旋转固定套在左脚蹬轴上,蹬轴硬面段与连杆蹬孔圈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蹬轴链轮段位于蹬轴固定孔之中,蹬轴固定孔内侧有脚蹬螺母与蹬轴螺柱配合紧固,蹬轴固定孔内侧有脚蹬挡圈,脚蹬挡圈套在蹬轴链轮段上,连杆蹬孔圈位于脚蹬挡圈与蹬轴挡肩之间有1.4-1.6毫米轴向间隙。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转向立杆下端为转向套管,转向套管与上摆圆杆之间为可旋转配合;转向套管与转向圆环管之间有过渡椎管,转向圆环管外圆上对称布置有对称同轴杆,对称同轴杆轴心线与所述的摆杆轴销轴心线位于同一高度,转向圆环管内径尺寸是成对的摆杆支座外轮郭尺寸的1.15-1.25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两侧的对称同轴杆外端面上均有对杆螺孔和对杆半球凹面,对杆半球凹面上有对杆半口;成对同轴端盖内端面上有对盖通孔和对盖半球凹面,对盖半球凹面上有对盖半口;对盖螺钉穿越对盖通孔与对杆螺孔配合,将成对同轴端盖内端面紧贴着对称同轴杆外端面固定,对杆半口与对盖半口组成完整方口供转向钢轴穿梭摆动,对杆半球凹面与对盖半球凹面之间包容着所述的摆杆球头。
作为进一步改进:前轮叉件正面有前闸固定螺孔,前轮叉件下方对称设置有前轮叉柄,前轮叉柄下端有前轮固定孔,前轮固定孔上固定着车前轮组件;前轮叉件上方有转向轴下管,转向轴下管上段有转向轴连接孔,转向轴下管外圆上有连接孔销孔,连接孔销孔通往转向轴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立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立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2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驱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折叠车
- 下一篇: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