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割草作业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2487.8 | 申请日: | 2017-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8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榆液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4/00 | 分类号: | A01D4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割草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机械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割草作业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在河流、湖泊内蔓延,繁殖能力强,其危害也非常大,水草能阻塞河道,不利通行,限制水流,对水上运输和农田灌溉造成影响。而且水草滋生会消耗大量水中的溶解氧,对水体内的水产生长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果采用人工除草,不仅效率很低,人力成本也较高。
目前,市场上的公告号为CN2036818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除草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前端迎水面对称设有左、右旋刀总成,船体内设有由一台发动机驱动的变速箱,变速箱上设有多个动力输出轴。
上述方案中,左、右旋刀总成通过转动实现水草的切割,但左、右旋刀总成对比船体的侧身均集中于船头中心的位置,通过船体整体的转向才实现左、右旋刀总成的朝向转变。在大型湖泊中,例如玄武湖中存在许多支流渠道,而支流渠道的宽度较窄,船体进入支流渠道后难以改变朝向,甚至进退困难,此时对于支流渠道两侧的水草切除率十分低,难以实现水草的切除,影响了湖水整体的去水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割草作业船,其优点是对于湖泊中狭窄的支流渠道内的水草去除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小型割草作业船,包括船体,船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船头、船身和船尾组成;所述船头上转动连接有切割框、联动切割框转动的转向组件,切割框的宽度大于船身的宽度,切割框上设有沿其边框设置的横向切割组件、竖向切割组件,切割框上套接有收集网;所述船尾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推进轮和第二推进轮,第一推进轮和第二推进轮分别连接至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切割框的宽度大于船身的宽度,在切割框能够进入的支流渠道中,船体相对切割框仍保留一定的转动自由度,因此切割框的转动灵活,能够紧贴支流渠道侧壁进行水草的切割,切割后的水草进入收集网内,需要转向时,第一驱动组件或第二驱动组件单独工作,从而实现船体整体的转向,需要后退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控制第一推进轮和第二推进轮反转,从而实现船体的退位,由此实现了船体的多方位和多角度的调整,适用于各种水路狭窄的河道,能够顺利得将船体移出河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为液压马达,且两个液压马达均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两个液压马达的转速以及转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液压马达能够满足正、反转,并且液压马达通常采用滚动轴承或静压滑动轴承,能够满足较高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船头上设有供切割框安装的悬置框,悬置框上设有升降电机以及由升降电机联动转动的丝杠,切割框上设有供丝杠配合升降的升降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悬置框作为切割框的安装结构,使得切割框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切割框的上升是通过悬置框上的电机、丝杠以及切割框自身的升降轴的配合实现的,由此实现了切割框的稳定升降,便于收集网搬运至船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框上设有两块倾斜设置且将切割框分隔为两个入口的过滤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切割入口分为两个后,切割后的水草分别通过两个收集网进行收集,最后可在船身两侧进行水草的收集排除,相对于单个收集网从单侧收集重心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的缸体以及第二油缸的缸体均与船头转动连接,第一油缸的活塞杆枢接于切割框的一侧,第二油缸的活塞杆枢接于切割框的另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的配合实现了切割框的小角度调整,即第一油缸伸出时,第二油缸收回,第二油缸伸出时,第一油缸收回,切割框斜靠河道切割,切割更为彻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切割组件包括切割电机、连接于切割电机转轴上的联动盘、由联动盘联动的联动轴、与联动轴的偏心位置枢接的摆杆、与摆杆转动连接的动切刀片、与切割框固定且与动切刀片相贴的静切刀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竖向切割组件的覆盖范围大,且动切刀片往复摆动实现多个动、静切刀片的快速交错,完成水草的切割,切割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推进轮和第二推进轮外周向均布有若干致动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推进轮和第二推进轮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致动片推动水面实现船体的前进,推动力较高,船体前后移动以及转动速度较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框底部设有一中空的浮力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榆液液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榆液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2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