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1061.0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琳;叶菁;刘火建;温娜那;陈果;朱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福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厦门致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4 | 代理人: | 刘兆庆,张谦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治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现象极其普遍,水污染导致可利用水源进一步减少,从而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意识到污水回用的必要性。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回用的关键。
现阶段常规所采用的三级处理工艺(生物法或化学法)虽可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但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和净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治理系统,其成本低,净化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治理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斜板沉淀池、水生植物池、蚯蚓生态滤池、活性炭柱及紫外线消毒池,所述蚯蚓生态滤池包括从上而下设置的布水器、蚯蚓分解处理层、陶粒层及石英砂层;所述活性炭柱包括柱壳体及填充于柱壳体内的颗粒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蚯蚓分解处理层包括蚯蚓及基料,所述基料为木屑、石砾、田园土按1:1:10重量比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池内的植物为芦竹、风车草、纸莎草及水生美人蕉。
优选地,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斜板倾斜角度为60°,斜板间距为40mm。
优选地,所述柱壳体的材质为有机玻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蚯蚓生态滤池,在蚯蚓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可有效提高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率,提高了滤池的污水处理能力;
2、水生植物池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在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下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3、活性炭对有机物及重金属进行进一步净化去除;
4、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运行成本低、动力消耗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出水质量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蚯蚓生态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斜板沉淀池1、水生植物池2、蚯蚓生态滤池3、布水器31、蚯蚓分解处理层32、陶粒层33、石英砂层34、活性炭柱4、紫外线消毒池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治理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斜板沉淀池1、水生植物池2、蚯蚓生态滤池3、活性炭柱4及紫外线消毒池5。
斜板沉淀池1的斜板倾斜角度为60°,斜板间距为40mm。
水生植物池2内的植物为芦竹、风车草、纸莎草及水生美人蕉。水生植物池2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在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下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蚯蚓生态滤池3包括从上而下设置的布水器31、蚯蚓分解处理层32、陶粒层33及石英砂层34。蚯蚓分解处理层32包括蚯蚓及基料,基料为木屑、石砾、田园土按1:1:10重量比的混合物。在蚯蚓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较大地提高了滤池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提高了滤池的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可有效提高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率。
活性炭柱4包括柱壳体及填充于柱壳体内的颗粒活性炭。柱壳体的材质为有机玻璃。活性炭对有机物及重金属进行进一步净化去除。
紫外线消毒池5对水体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福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福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1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