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既有线路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0802.3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陈国栋;甘目飞;王微嘉;尚寒春;刘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4;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王芸,韩洋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线路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既有线路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修建棚洞是既有铁路、公路防护危岩落石的常用措施,但因顶部为简支结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储备不高,一般用于坍方量较少或少量落石地段;在既有铁路、公路技术改造过程中,发现有些落石地段常出现落石击穿棚洞顶部T梁的情况,在既有铁路、公路上方如出现大面积风化,破碎的岩体时,传统的棚洞结构就不能确保行车运营的安全了。
如何在既有行车的铁路、公路线上进行改造,提升棚洞防落石能力,又不对行车运营造成过大的影响等问题函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有线路防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既有线路防护结构,包括既有棚洞和明洞,所述明洞包括设于所述既有棚洞上方的拱顶以及支撑所述拱顶的承载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既有线路防护结构,为内层是既有棚洞、外层是明洞的两层结构,整体性较好,能承受较大的垂直力和和侧压力,安全储备高,即便落石击穿外层的明洞后也很难对内层的既有棚洞形成有效威胁,提高了防护水平,明洞修建在既有棚洞外层,不破坏既有棚洞结构,对山体扰动小,避免了大拆大建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影响,降低了改建成本。
优选地,所述承载结构包括直墙式耳墙或/和钢筋混凝土基座,所述直墙式耳墙或者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座设于所述既有棚洞两侧。
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座上设置锚杆,所述锚杆锚固于基岩内。
优选地,所述直墙式耳墙的基础采用桩基托梁基础或者带洞深基础。
优选地,所述桩基托梁基础包括挖孔桩、立柱、系梁和托梁,所述挖孔桩连接于基岩,相邻两个所述挖孔桩的上端部由所述系梁连接,所述挖孔桩上端连接所述立柱的下端部,所有所述立柱上端连接所述托梁,所述托梁连接所述拱顶和混凝土挡墙。
优选地,所述挖孔桩上设置锚杆,所述锚杆锚固于基岩内。
优选地,所述带洞深基础包括片石混凝土基础,所述片石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混凝土挡墙,所述混凝土挡墙连接所述拱顶,所述混凝土挡墙上设置拱洞,以节省圬工,所述片石混凝土基础位于倾斜的岩石地基上,地基按台阶状开挖,台阶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5m。
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座连接于基岩,所述拱顶连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座。
优选地,所述拱顶为等截面拱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衬砌层、隔水层和防水层。
优选地,所述衬砌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所述隔水层为水泥砂浆结构层,所述防水层为防水卷材结构层。
优选地,所述拱顶上两侧拱背填筑浆砌片石层,所述浆砌片石层上设置回填土石层,所述回填土石层上设置粘土层。
优选地,所述明洞顶部的回填坡度为1:2-1:10。
优选地,在所述既有棚洞入口处或/和出口处增设一段新的棚洞。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避免既有线路入口处落石在掉落到明洞后跳落到既有线路上,由于明洞吸纳了绝大部分的落石能量,即便落石继续跳落,也不会击穿新棚洞从而影响既有线路的运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既有线路防护结构,为内层是既有棚洞、外层是明洞的两层结构,整体性较好,能承受较大的垂直力和和侧压力,安全储备高,即便落石击穿外层的明洞后也很难对内层的既有棚洞形成有效威胁,提高了防护水平,明洞修建在既有棚洞外层,不破坏既有棚洞结构,对山体扰动小,避免了大拆大建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影响,降低了改建成本;
2、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既有线路防护结构,在所述既有棚洞入口处设置新棚洞,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避免既有线路入口处落石在掉落到明洞后跳落到既有线路上,由于明洞吸纳了绝大部分的落石能量,即便落石继续跳落,也不会击穿新棚洞从而影响既有线路的运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既有线路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桩基托梁基础的直墙式耳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带洞深基础的直墙式耳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拱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0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钢模台车转体移动装置
- 下一篇:隧道工程钢拱架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