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免喷涂热塑性塑料流痕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9753.6 | 申请日: | 201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8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高军;李术;蒋超杰;李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喷涂 塑性 塑料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消除免喷涂热塑性塑料流痕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旨在通过在材料制备阶段给材料赋予金属外观的效果,从而免除后期给制件外观再喷涂的工艺技术环节,这样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又能起到降低在喷涂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质的环保目的。
目前的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的技术路线是在材料制备阶段加入具有金属光泽的金属粉颜料,混合均匀后在螺杆的输送和剪切作用下充分熔化、复合,再挤出切割成颗粒状材料,最后通过注塑成型加工成不用喷涂而具有金属外观效果的制件。
但实践发现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的注塑制件外观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流痕瑕疵,这使得产品的外观质量大受折扣。经过研究认为造成这种流痕的原因有:①熔融的高分子材料通过窄小的喷嘴进入到宽敞的模腔,高分子特有胀大效应导致熔体发生不稳定流动,出现湍流;②金属粉颜料密度大,流动性低,分散性不好,混有金属粉颜料的熔体进入模腔后,熔体流动速度发生急剧变化,导致金属粉不能有效的随高分子熔体均匀的扩散到模腔内,从而在浇口附近出现了金属粉团聚的流痕瑕疵。基于这些原因,如何解决让混有金属粉颜料的熔体减小不稳定流动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免喷涂热塑性塑料流痕的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除免喷涂热塑性塑料流痕的注塑模具,包括连接流道和模腔的浇口,所述浇口包括流道连接端和模腔连接端,所述流道连接端和模腔连接端之间依次由第一缓冲段、膨胀段、第二缓冲段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缓冲段从流道连接端向膨胀段方向为扇形;所述膨胀段为圆弧状鼓起;所述第二缓冲段从膨胀段向模腔连接端方向为扇形。
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缓冲段和膨胀段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段圆滑过度;所述膨胀段和第二缓冲段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段圆滑过度。
进一步方案,所述流道连接端与流道连接处设有冷料井,所述冷料井的直径等同于流道的直径,冷料井的长度为流道直径的4倍。
本发明中的浇口位于注塑模具的侧边分模线位置。
本实用新型模具浇口的厚度采用下述公式计算所得:
上式中H为浇口的厚度,t为待注塑的制件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从模具方面着手,创造性的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目前现有的浇口结构的新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解决高分子熔体的胀大效应,让熔体进入模腔后以稳定流动为主,流动速度平稳,均匀地充填模具,解决了流痕问题,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降低了注塑不良品率,为生产带来可观的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从模具方面完全消除了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注塑制件上流痕瑕疵的外观缺陷,提高了对材料的适应性。
2.本实用新型的浇口结构能让高分子熔体胀大效应在浇口部位得到释放,让熔体进入模腔后以稳定流动为主,流动速度平稳,均匀充填模具,从而解决了流痕问题,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降低了注塑不良品率,为生产带来可观的效益。
3.本实用新型在流道连接端与流道的连接处设有冷料井,从而极大助于解决流痕瑕疵。
4、本实用新型的浇口厚度是根据待注塑的制件的厚度来设计的,从而提高了对材料的适应性,降低了注塑不良品率。
5.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解决了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注塑制件外观流痕瑕疵问题,扩展了对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使用限制,增加了材料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浇口,1.1-流道连接端,1.2-第一缓冲段,1.3-第一连接段,1.4-膨胀段,1.5-第二连接段,1.6-第二缓冲段,1.7-模腔连接端,2-模腔,3-流道,4-冷料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消除免喷涂热塑性塑料流痕的注塑模具,包括连接流道3和模腔2的浇口1,所述浇口1包括流道连接端1.1和模腔连接端1.7,所述流道连接端1.1和模腔连接端1.7之间依次由第一缓冲段1.2、膨胀段1.4、第二缓冲段1.6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缓冲段1.2从流道连接端1.1向膨胀段1.4方向为扇形;所述膨胀段1.4为圆弧状鼓起;所述第二缓冲段1.6从膨胀段1.4向模腔连接端1.7方向为扇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9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动力电池裂解废气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猪场环境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