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9110.1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2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赖玉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装置 延伸部 收纳 第一端 端件 本实用新型 调变单元 固定单元 互补接合 接合状态 骨生长 可调整 应用性 支撑性 断骨 种骨 复原 修复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支撑装置,所述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端件,其具有延伸部以及用以令该支撑装置固定于断骨的一侧的调变单元;以及第二端件,其具有与该延伸部互补接合的收纳井以及用以令该骨支撑装置固定于骨的另一侧的固定单元,其中,该第一端件与第二端件的距离通过该延伸部与收纳井的接合状态进行调整,不但具有良好支撑性更可调整尺寸,适用于不同复原程度的骨生长修复阶段,亦具有更广的应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动态调整接合状态功能的构件的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骨骼组织于生物体中扮演着支撑与保护脏器的重要工作,而下半肢的骨骼组织不仅提供生物体支撑力,更可有助于生物体的运动。就人体而言,如图1所示,下半肢的骨骼组织主要有股骨11、胫骨12以及腓骨13等长管状骨,其中,又以胫骨12与腓骨13是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
骨折是由于外力导致骨头碎裂或断裂,除了意外发生所导致的骨折外,于医美领域也利用人为方式造成骨折,透过因骨断裂复原所生成的新生骨,借以增加骨头长度,达到提升身高的效果。
新生骨的生成有血肿形成期、骨痂形成期以及骨痂修饰期三个阶段。然而,新生骨初生成之时不具有支撑性,因此,疗程中须借助内固定物或外固定物,例如,骨板或髓内钉等维持新生骨的生成方向及外观。
通常,为降低二次开动刀可能发生感染等风险,用于支撑断骨的内固定物,于术后无须再开刀取出,以避免感染。
然而,现在用以固定断骨与断骨之间的距离的髓内钉皆具有固定长度,难以因应不同骨生长延成时,髓内钉长度增加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动态调整接合状态功能的构件的骨支撑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或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端件,具有延伸部以及用以固定于断骨的一侧的调变单元;以及第二端件,具有与所述延伸部接合的收纳井以及用以固定于所述断骨的另一侧的固定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端件与第二端件的距离对应于所述延伸部与收纳井的接合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骨支撑装置第一端件与第二端件可于断骨的骨髓腔内提供断骨良好的支撑,且通过调整所述延伸部与收纳井的接合状态,更可于不须取出所述骨支撑装置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端件与第二端件的距离进行调整,无须进行手术取出再植入,得以避免发生感染的风险。
具体地,所述延伸部与收纳井以机械卡固方式接合。
具体地,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一端件未设有所述调变单元的位置径向延伸。
具体地,所述延伸部为螺旋状或棘齿状。
具体地,所述收纳井自所述第二端件未设有所述固定单元的位置向所述固定单元内陷为一井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井状结构具有形状与所述延伸部的外壁互补的内壁。
具体地,所述第一端件具有孔洞,以供所述调变单元定位并固定于所述断骨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第二端件具有孔洞,以供所述固定单元定位并固定于所述断骨的另一侧。
具体地,所述固定单元为骨髓内钉。
具体地,所述调变单元为骨髓内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骨骼组织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支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9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脊柱加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