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开关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5385.8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管国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管国隆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H01H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开关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开关保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按压断电钮的第一时间能立即切断电磁开关电源的电磁开关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磁开关如图1至4所示,该电磁开关10包括:一壳体11,内侧壁设有二相对的轨道槽111;一电磁组件12,安装在该壳体11内,包含一线圈座121及一作动板122,该作动板122可转动地枢组于该线圈座121上,并使该作动板122形成一连动端123、一磁吸端124,该磁吸端124对应于该线圈座121上;一触接组件13,其包含一触动座131及至少二相对的电极片132,该触动座131顶端设有一通孔13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容置槽134,该触动座131设置于该轨道槽111中可自由滑移,该通孔133供该作动板122的连动端123穿设,且该触动座131设有至少一弹性座135,该弹性座135二端分别具有相连通的动触点136;该电极片132分别位于该触动座131前后两侧,其中一电极片132与该线圈座121相连通,并穿组于该壳体11内底部,其顶端分别设有一垂直弯折的静触点137,该弹性座135的动触点136可分别与该静触点137接触或分离;一按压组件14,扣合在该壳体11上,其外部设有一通电钮141及一断电钮142,该通电钮141对应于该作动板122的磁吸端124,该断电钮142对应于该触动座131上方,该通电钮141与该磁吸端124具有间隙,该断电钮142与该触动座131具有间隙,该按压组件14与该触动座131的容置槽134间分别具有一弹性件15,使该触动座131受该弹性件15抵压向下,使该弹性座135的动触点136与该静触点137分离、该作动板122的磁吸端124翘离该线圈座121;由上述结构,当需要导通该电磁开关10电源时,按压该通电钮141可压抵该作动板122的磁吸端124向下,进而使该连动端123翘起驱动该触动座131向上移动并压缩该弹性件15,同时带动该弹性座135向上移动,使该动触点136可分别与该静触点137弹性压缩接触而导通该电极片132、线圈座121(如图2所示);当释放该通电钮141,该磁吸端124仍受该通电的线圈座121所吸引,使该电极片132保持导通;反之,当需要切断该电磁开关10电源时,按压该断电钮142可压抵该触动座131顶端,进而使该触动座131向下移动并同时压抵该作动板122的连动端123向下,并使该磁吸端124翘起离开该线圈座121,持续压该断电钮142一行程至该弹性座135消除弹性后接着使该动触点136脱离该静触点137而不导通该电极片132、线圈座121,如此,该磁吸端124不再受该断电的线圈座121所吸引,而可确实切断该电磁开关10电源。
然而,上述的电磁开关10在切断电源时,因该断电钮142需向下按压较大行程(较深)让该弹性座135向下位移消除其向上抵顶的弹性后,才能将该动触点136与该静触点137分离而不接触,因此在繁忙工作或有紧急状况需要快速并实时切断该电磁开关10的电源时,深压该断电钮142的动作导致常有同时误按该通电钮141的情况发生,如此会使该金属制铁磁性材质的作动板122两端同时误受压迫,导致该作动板122向下弯曲变形(如图3所示),即使操作人员听闻机械停止运作而停止按压该断电钮142,实际已破坏该作动板122应有的形变角度,造成下一次需要导通该电磁开关10电源时,按压该通电钮141而无法将该作动板122的连动端123翘起至默认位置(如图4所示),导致无法使该动触点136与该静触点137接触,而不能导通该电极片132、线圈座121,如此就会造成该电磁开关10的损坏而需更换,因此现有的电磁开关10实有待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磁开关保护结构,主要技术、目的为:在断电钮及触动座间设有一断电键,在按压该断电钮的第一时间可立即断电并解除作动板的被磁吸状态,而能避免不当断电操作使该电磁开关内部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管国隆,未经管国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53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继电器衔簧触点铰合结构
- 下一篇:断路器延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