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自动沉降鱼探设备固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5044.0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7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铭帅;陈作志;孙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1F2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自动 沉降 设备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旋转自动沉降鱼探设备固定架。
背景技术
在科学研究或者实际水域养殖生产过程中,精确探测水下环境成为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经常要在水域中进行水下环境及生物的勘察,有时为了避免未知水域的危险性,提高探测的便捷性,需要在非人力的情况下进行对水域中的各个空间内多个点进行水下环境及生物的探测,如通过摄像头直观的观察水下地形,水下生物种类的探测,以便人们更加方便准确地了解水域的状况。如以便研究人员对相应水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水下机械鱼探测系统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水下探测系统方式存在机械结构笨拙,工作复杂,行动不方便,准确度和精度低的缺点。这些统水下探测系统主要存在两大缺点:
现在在大多数水下探测系统中,均采用大型的机械结构或通过导线连接单一探测系统,并通过单总线工作方式即仅用一根数据线传输摄像信息和控制指令,同时通过导线为水下探测系统提供动力,在水下探测系统的机械结构外部接上各种传感器,对水下环境进行准确探测,且通过对水下探测系统附近障碍物,设置距离超限报警等功能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构成简便、可靠,适合小型水域,复杂水域的环境的探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旋转自动沉降鱼探设备固定架,实现鱼探设备在水下不同深度进行360°探测,并将探测结果及相应的角度发送给监控用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旋转自动沉降鱼探设备固定架,包括外管、内管、固定台、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外管套设在内管外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将固定台固定在内管的顶端,所述固定台用于固定鱼探设备,
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机构下方,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之间,所述旋转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第二固定机构转动,进而第二固定机构带动内管及固定在固定台上的鱼探设备转动;
所述外管的外侧设有伞裙,由控制设备控制所述伞裙收起或展开,当所述伞裙收起时,所述固定架下沉,当所述伞裙展开时,所述固定架上升。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台上表面设有多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鱼探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伞裙连接在所述外管的侧壁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伞裙为围绕外管一周的连续裙体或多个伞裙分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内管、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均由轻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接头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接头扩撑所述内管的内壁,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第一固定接头的中心孔并与固定台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接头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接头扩撑所述内管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二固定接头和旋转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鱼探设备水平旋转360°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和对应角度通过通讯装置发送给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可旋转自动沉降鱼探设备固定架还设置有深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固定架在水下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a.以固定台为依托,鱼探设备在水平保持平稳状态;
b.旋转机构驱动内管相对于外管发生转动,进而带动鱼探设备转动;
c.内管发生转动时,外管及伞裙不发生转动,有利于鱼探设备在同一深度平稳转动;
d.伞裙展开的角度控制管体上升或者下降,可以在水下不同深度进行水平360°的探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自动沉降鱼探设备固定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外管,2-内管,3-伞裙,4-固定台,5-夹持部,61-第一固定接头,62-第一固定件,71-第二固定接头,72-第二固定件,8-旋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5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撞型安全光幕
- 下一篇:一种活塞销挡圈防漏装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