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自动浇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4868.6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9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7/02 | 分类号: | A01G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自动 浇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自动浇水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物种。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个物种已被确认,有258650种开花植物和15000种苔藓植物。绿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
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产生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供植物体利用。
因此为了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人们经常在楼顶、露台或院子里种植草坪或花卉,为了使得草坪或花卉得以生长,需要经常浇水。现有的浇水一般是人工进行,耗时耗力。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喜欢在工作的场所养花、养绿色植物,来调节工作压力,舒缓心情,然而我们工作中会有双休、法定假期,学校还有寒暑假,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可能就不能按时的给植物浇水,植物基本上都要按时补充一定的水分,所以,等我们放假放完,植物可能也已经死了,但是在放假时间把植物搬到有人照料的地方,又非常麻烦,尤其是有些办公室的盆景非常大,移动起来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技术方案:一种植物自动浇水装置结构为:储水箱底部与入水管连接,储水箱侧面底部通过输水管与沉淀池导通,在沉淀池侧壁上固定连接浇水管。
进一步的,储水箱结构为:圆柱体空心储水箱,储水箱顶部为可拆卸的顶盖A,储水箱侧面底部与输水管导通,储水箱底部开有圆形通孔,入水管从通孔内伸出,延伸至储水箱高度的2/3~4/5处,入水管与通孔之间的缝隙以焊料进行焊接填补。入水管的顶端外壁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主支架,主支架顶端超过入水管高度,活动连接有杠杆A,杠杆A一端设有主浮球,另一端设有入水管塞。
进一步的,沉淀池结构为:圆柱体空心沉淀池,体积为储水箱的2/3~4/5,沉淀池顶部为可拆卸的顶盖B,在沉淀池侧面,在沉淀池高度的1/3~1/2处设有与其导通的浇水管,沉淀池底部开有圆形通孔,输水管从通孔内伸出,延伸至沉淀池高度的2/3~4/5处,输水管与通孔之间的缝隙以焊料进行焊接填补。输水管的顶端外壁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副支架,副支架顶端超过输水管高度,活动连接有杠杆B,杠杆B一端设有副浮球,另一端设有输水管塞。
进一步的,浇水管的结构为:圆柱形空心浇水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沉淀池侧壁,固定位置高度为沉淀池高度的1/3~1/2,浇水管另一端活动连接喷头。
进一步的,浇水管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通过导线与时间控制器连接,时间控制器设置在浇水管外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支架,移动支架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储水箱与沉淀池均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箱底部与入水管连接,储水箱侧面底部通过输水管与沉淀池导通,在沉淀池侧壁上固定连接浇水管,结构简单,使用时只需要将入水管通水即可。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沉淀池,可以对自来水中对植物生长有害的成分进行沉淀后再进行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浇水管上还可以加设电磁阀,以时间控制器进行管控,丰富了该装置的应用范围。
(4)本实用新型还增加可移动支架,使整体装置移动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植物自动浇水装置结构为:储水箱1底部与入水管2连接,储水箱1侧面底部通过输水管3与沉淀池4导通,在沉淀池4侧壁上固定连接浇水管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4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