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4276.4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胜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框架,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是集成电路中极为关键的部件之一,它有着支撑芯片、散发工作热量、以及连接外部电路的重要作用。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不仅要求其物理、机械性能达到一定指标,还要求板形好,使之能适应冲压、腐刻、电镀、钎焊、以及封装等工序的考验。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复杂度增加,集成电路具有更小的外形和更高的性能,这就对集成电路塑封引线框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线框架应具备更高的电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引线框架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并严格控制质量,致力于更好的适应封装技术和集成电路发展的需求。
所以需要提供一种引线框架,使其组装面积更小,引线强度更高,共面性和电性能更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线框架,使其组装面积更小,引线强度更高,共面性和电性能更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线框架,包括:接地焊接平台,所述接地焊接平台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若干引脚,所述若干引脚平均分布于所述接地焊接平台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两侧,且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位于所述第一侧边一侧的两个相邻引脚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
可选的,除了所述与第一侧边连接的位于所述第一侧边一侧的两个相邻引脚之外,其他引脚均与焊接平台之间具有一间隙。
可选的,所述接地焊接平台包括: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沿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设置,且包括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焊接区域表面具有镀银层。
可选的,所述引脚包括:焊接部分,所述焊接部分的表面具有镀银层。
可选的,所述接地焊接平台的第一侧边具有一凹陷处。
可选的,所述位于所述第一侧边一侧的两个相邻引脚与所述第一侧边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凹陷处。
可选的,所述接地焊接平台具有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相对;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与所述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架中,引脚平均分布于接地焊接平台两侧,其中,通过将位于第一侧边一侧且相邻的两个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从而使所述相邻的两个引脚相连,这种结构能够支撑接地焊接平台,增强共面性,不易变形,且相邻两个引脚通过第一侧边连接,使引线框架的组装面积更小,且增强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引线框架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线框架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引线框架局部示意图。
所述引线框架包括:一种引线框架,包括:接地焊接平台103,所述接地焊接平台103具有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所述第一侧边101与第二侧边102相对;若干引脚,所述若干引脚平均分布于所述接地焊接平台103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两侧,且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其中位于所述第一侧边101一侧的两个相邻引脚与所述第一侧边101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线框架具有8个引脚,平均分布在接地焊接平台103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两侧,其中位于第一侧边101一侧的引脚分别为引脚5、引脚6、引脚7、以及引脚8,位于第二侧边102一侧的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2、引脚3、以及引脚4。所述引脚6和引脚7相邻,并是位于同一侧引脚中的中间位置,所述引脚6与所述第一侧边101相连,所述引脚7与所述第一侧边101相连,引脚6和引脚7通过第一侧边101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去除了引脚6和引脚7与接地焊接平台103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引线框架整体的组装面积减小,且引脚6和引脚7与接地焊接平台103之间的连接,对所述接地焊接平台103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增强了引线框架共面性,防止引线框架变形,且引脚6与引脚7的连接增强了引线框架的引线强度,优化了电性能。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与接地焊接平台103连接的引脚也可以为其他引脚,引脚的个数也可以为12个、16个、以及24个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胜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胜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4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