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省原料的高效吹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1824.8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3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练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旺林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B29C3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1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省 原料 高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节省原料的高效吹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膜机一般在螺旋挤出装置的上方设置一料斗进行进料,塑胶材料依靠自身的重量下降到螺杆的入料口,入料压力较小,将边角料、回收料作为原料时,由于压力不够而导致下料不均或不下料的情况,致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原料利用率低;同时,现有的螺旋挤出装置一般是在机筒外设置电阻丝发热圈进行加热,其能量损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省原料的高效吹膜装置,其可重复利用边角料,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可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省能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省原料的高效吹膜装置,包括螺旋挤出装置,及与螺旋挤出装置连接的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第二进料装置包括料筒,及与料筒连接的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的输出口与螺旋挤出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包括料斗,及通过泵体与料斗连接的原料池,所述原料池的输出口与螺旋挤出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螺旋挤出装置的机筒外包裹有远红外发热层,远红外发热层外包裹有保温隔热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输送器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外壳体,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挤压螺杆。
进一步,所述外壳体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等于10°。
进一步,所述螺旋输送器与螺旋挤出装置之间设置有混料装置,所述原料池通过该混料装置与螺旋挤出装置连通。
进一步,所述料筒的侧端设置有入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分别用来加入原料胶粒和边角料,第一进料装置通过泵体增加入料压力,第二进料装置通过螺旋输送器增加入料压力,使得原料胶粒和边角料入料顺畅稳定,可循环利用边角料,提高了原料的使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省原料的高效吹膜装置,包括螺旋挤出装置1,及与螺旋挤出装置1连接的第一进料装置2和第二进料装置3,第二进料装置3包括料筒31,及与料筒31连接的螺旋输送器32,螺旋输送器32的输出口与螺旋挤出装置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料装置2包括料斗21,及通过泵体22与料斗21连接的原料池23,所述原料池23的输出口与螺旋挤出装置1的进口连通,所述螺旋挤出装置1的机筒外包裹有远红外发热层,远红外发热层外包裹有保温隔热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进料装置2和第二进料装置3,分别用来加入原料胶粒和边角料,第一进料装置2通过泵体22增加入料压力,第二进料装置3通过螺旋输送器32增加入料压力,使得原料胶粒和边角料入料顺畅稳定,可循环利用边角料,提高了原料的使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采用远红外发热层代替传统的电阻丝发热圈,大大提高了热能利用率,节省能耗。
所述螺旋输送器32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外壳体321,及设置在外壳体321内的挤压螺杆。边角料在倾斜向下的外壳体321内通过自身的重力及挤压螺杆的推送前行,入料更加稳定顺畅。优选地,所述外壳体321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等于10°。
所述螺旋输送器32与螺旋挤出装置1之间设置有混料装置4,所述原料池23通过该混料装置4与螺旋挤出装置1连通。边角料和原料胶粒首先进入混料装置4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再进入螺旋挤出装置1,可大大提高多层共挤的薄膜的均匀性。
所述料筒31的侧端设置有入料通道311。该入料通道311可在边角料经风机输送至料筒31时对边角料进行缓冲,防止风机吹送出来的风影响边角料进入螺旋挤出装置1,使得入料更加稳定。
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结构上的变形,这些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旺林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旺林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1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