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姜灸护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1540.9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3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云;陈雄杰;来明;杨勇;许凌杰;胡静;毛荣兰;寇家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节县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469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姜灸护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姜灸护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在使用时套于姜片外,且圈体顶部高于姜片,所述圈体内设有压板,与圈体沿其径向滑动配合有滑柱,所述滑柱一端位于圈体内并与压板连接,所述滑柱另一端位于圈体外并由弹簧对其施加圈体内的压力,在所述弹簧压力下所述压板将姜片压紧在圈体内壁上。本实用新型的隔姜灸护圈,一方面可以将姜片包围防止艾炷的灰烬散落至皮肤上,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姜片稳固连接,姜灸完成后可以方便的将姜片及姜片上的灰烬一同从穴位上移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姜灸护圈。
背景技术
隔姜灸就是以姜片间隔在皮肤和艾炷之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关于隔姜灸,在古代应用很广,早在明代的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曾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亦有关于隔姜灸的记载。隔姜灸时艾炷的灰烬会落到姜片上,稍有不慎姜片上的灰烬就会落到皮肤上,从而影响皮肤清洁且烫伤皮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姜灸护圈,防止灰烬落于皮肤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隔姜灸护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在使用时套于姜片外,且圈体顶部高于姜片,所述圈体内设有压板,与圈体沿其径向滑动配合有滑柱,所述滑柱一端位于圈体内并与压板连接,所述滑柱另一端位于圈体外并由弹簧对其施加圈体内的压力,在所述弹簧压力下所述压板将姜片压紧在圈体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上具有可插入姜片内的尖端。
进一步地,所述圈体内壁上设有沿其轴向滑动配合的压环,所述压环与压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两端分别有压环与压板铰接,所述压板向圈体内移动并压在姜片侧面上时,所述压环压在姜片顶上并将姜片与圈体内壁之间的顶部缝隙封闭,所述压板向圈体外移动脱离姜片时,所述压环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隔姜灸护圈,一方面可以将姜片包围防止艾炷的灰烬散落至皮肤上,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姜片稳固连接,姜灸完成后可以方便的将姜片及姜片上的灰烬一同从穴位上移除;
2、本实用新型的隔姜灸护圈,通过设置尖端可以使压板与姜片更加稳固的连接;
3、本实用新型的隔姜灸护圈,通过压环压在姜片上进一步稳固姜片,同时压环将姜片与圈体顶部的缝隙封闭,防止灰烬落在姜片与圈体之间的缝隙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姜灸护圈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姜灸护圈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姜灸护圈,包括圈体1,使用时即作隔姜灸时,姜片10置于穴位上,圈体1套于姜片10外,圈体1的顶部高于姜片10,姜片10整体位于圈体1中部以下,艾炷燃烧时产生的灰烬落在姜片10上并被圈体1围住,从而可以防止灰烬落于穴位周围的皮肤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节县中医院,未经奉节县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1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式折叠书桌
- 下一篇:一种无烟明火艾灸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