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角度旋转的助听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0989.3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8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兴;曹桐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鹭宏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旋转 助听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听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全角度旋转且出音管不会被弯折变形的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Hearing Aid)是听力障碍者使用的辅具,用来补足听力损伤所造成的缺陷。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广义上讲凡能有效地把声音传入耳朵的各种装置都可以看作为助听器,狭义上讲助听器就是一个电声放大器,通过它将声音放大使聋人听到了原来听不清楚,听不到的声音,这种装置就是助听器。当前助听器主要分为模拟助听器与数字助听器两种。其中模拟助听器是不管患者的听力损失曲线形状,对声音进行统一的放大,而数字助听器是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曲线形状进行精确的补偿。助听器从佩戴位置及外形的角度又可分为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完全耳道式助听器,100%隐形助听器等。
通用耳内式助听器是一种不用根据客户耳朵模型定制,采用标准外壳的入耳式助听器。传统通用耳内式助听器采用塑料固定外壳,只能进入到耳道的第一弯处,如图1所示,容易强迫使耳塞服帖耳形而产生压迫感。进而使出音管弯折变形,导致导声通道变形,声音变小或音质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全角度旋转且出音管不会被弯折变形的助听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角度旋转的助听器,包括具有一出音口的受话器主体、耳塞套以及出音管,所述出音管设置在受话器主体的出音口与耳塞套之间,所述出音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管、弯曲管及连接管,所述支撑管的厚度均大于弯曲管与连接管的厚度,所述支撑管连接受话器主体的出音口,所述连接管连接耳塞套,所述弯曲管为软管结构可相对于支撑管进行弯曲旋转,进而实现耳塞套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曲管为软管结构,其具体结构是:所述弯曲管包括自管体内向管体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体、弹簧件及外管体,所述内管体或外管体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相邻螺纹圈的间距与弹簧件的相邻弹簧圈的间距相同,所述弹簧件配合设置在螺纹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件的材质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音管与耳塞套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音管与耳塞套为可拆卸结构,所述耳塞套通过过盈配合套接在出音管的连接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音管的连接管上设有一凸起的卡接部,所述耳塞套越过该卡接部套接在出音管的连接管上。
有益效果如下:
所述弯曲管为软管结构可相对于支撑管进行弯曲旋转,进而实现耳塞套的旋转,且软管结构的弯曲管不易弯折变形,保证该出音管的传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助听器的佩戴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全角度旋转的助听器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另一实施例中全角度旋转的助听器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全角度旋转的助听器的佩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角度旋转的助听器,包括具有一出音口(未示出)的受话器主体30、耳塞套20以及出音管,所述出音管设置在受话器主体30的出音口(未示出)与耳塞套20之间,所述出音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管11、弯曲管12及连接管13,所述支撑管11的厚度均大于弯曲管12与连接管13的厚度,实际生产中,支撑管11的厚度为弯曲管12与连接管13的厚度的1.5倍,起到出音管的支撑作用,防止出音管弯折。所述支撑管连接受话器主体30的出音口,所述连接管13连接耳塞套20,所述弯曲管12为软管结构可相对于支撑管11进行弯曲旋转,进而实现耳塞套20的旋转。耳塞可更加顺畅地深入耳道40深处,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鹭宏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鹭宏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0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钩与导声细管可自由更换的助听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多网络路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