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6225.7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0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朴晶珠;金旻燮;赵广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可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更为详细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所述系统根据发动机的运转范围,通过进气通道路径的最佳化,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降低泵送损失(pumping loss)。
背景技术
通常,进气歧管(manifold)是用于将从节流阀体(throttle body)所进入的空气引导至燃烧室的管,在气缸为两个以上的多气缸发动机中起到向各个燃烧室均衡地分配混合气体的作用。
但是,根据空气通过进气歧管的流道(runner)的长度,发动机的效率变为不同,当发动机在中低速范围内运转时,流道的长度较长较为有利,而当发动机在高速范围运转时,流道的长度形成为较短则较为有利。
作为应对于此的方案,开发了一种可变进气装置(VIS:Variable Intake System),并适用于发动机,所述可变进气装置为了在发动机的全负荷范围内提高发动机性能并减少排放气体而使得经过进气歧管的流道的混合气体的流动路径变短或变长。
这样的VIS装置根据发动机的旋转和负荷状态而自动调节空气进入通路,直到从低速达到高速为止,在全部运转范围内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换句话说,VIS装置作为根据不同驾驶员的要求从低速到高速能够输出较高输出功率的发动机附属装置,当为低速、低负荷时关闭阀门,从而与自然进气方式的普通发动机相比进入口形成为较长,当为高速、高负荷时,相反地,打开阀门,从而与普通发动机相比进入口形成为较短,由此以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方式操作。
由此,在低速、低负荷时关闭阀门,从而进入惯性力和进入效率变高,因此具有发动机输出功率变高的效果。在高速、高负荷时相反地使得进入口变短,从而降低进入阻力,由此相对地提高进入效率,从而发动机输出也自然变高。由此,根据发动机的旋转数和负荷程度自动地调节进入口。
但是,在采用如上所述的VIS装置的可变进气系统中,根据发动机的运转范围,通过调节通过流道所流入的空气的流动长度,能够使得发动机功率提高,但是存在难以降低泵送损失,从而燃料消耗率变差的问题。
所述的作为背景技术得到说明的事项仅仅是为了增进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而撰写的,不能理解为是对于该技术领域内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而言已经广为人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提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所述用于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使得两个阀门通过一个致动器操作,从而简化结构,并根据发动机的运转范围通过进气通道路径的最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功率的同时降低泵送损失,从而改善燃料消耗率。
课题的解决手段
根据用于实现这样的目的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歧管,其内部设置有形成有流入口和排出口的多个流道,以便从包括多个燃烧室的发动机向各个所述燃烧室供给新气;第一阀门单元,其设置于靠近在各个所述流道使得新气流入的所述流入口的一端部,并且使得通过各个所述流道所供给的新气的进气通道路径选择性地可变;以及操作单元,其设置于所述进气歧管的外部,从而与所述第一阀门单元连接,并且使得所述第一阀门单元动作,并且该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阀门单元,所述第二阀门单元设置于靠近在各个所述流道使得新气排出的排出口的另一端部,从而与所述操作单元连接,并且使得各个所述流道排出口的直径选择性地可变,以便使得向所述燃烧室排出的新气的排出速度改变。
所述第一阀门单元可包括:第一VIS旋转轴,其一端向所述进气歧管的外部凸出,从而与所述操作单元连接,并且以能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所述进气歧管;多个第一VIS阀门,其以与各个所述流道相对应的形式沿着长度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VIS旋转轴,并且在所述第一VIS旋转轴旋转时共同旋转,同时可以在所述流道使得新气的进气通道路径变长或变短。
所述第二阀门单元可包括:第二VIS旋转轴,其一端向所述进气歧管的外部凸出,从而与所述操作单元连接,并以能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所述进气歧管;以及第二VIS阀门,其以与各个所述流道相对应的形式沿着长度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VIS旋转轴,并在所述第二VIS旋转轴旋转时共同旋转,同时使得所述流道的排出口直径可变,从而能够使得向所述燃烧室排出的新气的排出速度可变。
所述第二VIS阀门可以形成为瓣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6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集成式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安装结构
- 下一篇:具有多功能的发动机进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