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雨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6165.9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飞;陆莉鋆;曹冰倩;金懿豪;郭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E03B3/02;F24J2/06;H02S40/22;H02J7/35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2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雨型 cpc 聚光 节能 屋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建筑利用领域,涉及一种集雨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
背景技术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缩减,人们急需寻求一种新能源代替旧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干净、无污染的能源,成为人类的首要选择。如今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利用太阳能,开始挖掘太阳能的最大效益。光伏发电系统的日益成熟,与太阳能有效结合,成为部分日常生活节能产品的组件。
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许多运用太阳能的产品,集水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屋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现在已有的静态聚光光伏屋顶,有些只局限于单一的发电或者发热功能。而集水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屋顶,热电联产,较于其他的光伏电池只是单纯地利用空冷,此装置利用水冷技术使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达到一个较高值。这种节能屋顶能通过收集雨水化为己用,对生活用水进行预热,节约资源。集雨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有着高效的运作模式,成本低,克服了很多产品单一产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雨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雨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包括水平放置的槽式屋顶,槽式屋顶包括槽式背板、设于背板内底表面的保温隔热层、均匀并排安装于保温隔热层上方的底部开口的CPC聚光器,CPC聚光器的底部开口处的保温隔热层上开设有槽道,槽道出水口端内壁安装有传感器,槽道底部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光伏电池,光伏电池位于CPC聚光器腔内;槽式屋顶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装有集水装置和分水装置,集水装置输出端和分水装置输入端之间的循环管路上依次连接有温控器、阀A、集水器A和水泵A,温控器输出端设有两个并排支路,阀B、集水器B和水泵B依次连接于温控器的输出端的另一个支路上,温控器与阀A、阀B、水泵A、水泵B均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水泵B的输出端连接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CPC聚光器呈内凹的碗状,CPC聚光器的内表面为反光镜,反光镜反射太阳光至光伏电池上。
进一步地,光伏电池产生的电能驱动水泵A、水泵B、温控器,多余的电量储存在蓄电池内或者输送到电网。
进一步地,光伏电池串联连接,光伏电池线路连接有集电器和逆变器。
进一步地,光伏电池串联连接,光伏电池线路连接有集电器和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CPC聚光器,聚光倍数达到2~6倍,能够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减少光伏电池的数量;(2)下雨天收集雨水,晴天建筑节能;(3)夏天对屋顶冷却,冬天天棚采暖;(4)多适用于雨水收集的海绵城市,实现建筑一体化的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槽式屋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运行流程图;
其中:1.背板,2.CPC聚光器,3.光伏电池,4.传感器,5.支撑架,6.槽道,7.保温隔热层,8.阀A,9.温控器,10.集水装置,11.阀B,12.集水器B,13.水泵B,14.过滤装置,15.集水器A,16.水泵A,17.分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集雨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包括水平放置的槽式屋顶,槽式屋顶包括槽式背板1、设于背板1内底表面的保温隔热层7、均匀并排安装于保温隔热层7上方的底部开口的CPC聚光器2,CPC聚光器2的底部开口处的保温隔热层7上开设有槽道6,槽道6出水口端内壁安装有传感器4,槽道6底部安装有支撑架5,支撑架5的顶部安装有光伏电池3,光伏电池3位于CPC聚光器2腔内;槽式屋顶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装有集水装置10和分水装置17,集水装置10输出端和分水装置17输入端之间的循环管路上依次连接有温控器9、阀A8、集水器A15和水泵A16,温控器9输出端设有两个并排支路,阀B11、集水器B12和水泵B13依次连接于温控器9的输出端的另一个支路上,温控器9与阀A8、阀B11、水泵A16、水泵B13均线路连接。
分水装置17有利于将支路中由经泵A的水均匀分至槽式屋顶的每个槽道6内,保持每个槽道6内水量均匀。集水装置17将每个槽道6出水口的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后流至温控器9,便于对水的平均水温进行测量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6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