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分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5553.5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4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回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腾龙玻璃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分析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析器,尤其涉及气体采样和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分析器能够对气体进行分析,但是气体分析器大多功能单一,具有吸收法或燃烧法中的一种,无法综合在一起应用,有的使用铂丝燃烧法,但是铂丝燃烧法分析时间比较长,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分析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将吸收法和燃烧法综合在一起,并且比铂丝燃烧法分析时间短的的气体分析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气体分析器包括:接触式吸收瓶、鼓泡式吸收瓶、爆炸瓶、梳形架、双球量管、外套管、燃烧瓶、水准瓶、洗气瓶、三通活塞、仪器箱,所述仪器箱底部设有洗气瓶和水准瓶,所述水准瓶与双球量管的底部相连,顶部通过三通活塞连接梳形架,双球量管外部套有外套管,梳形架的一端连接燃烧瓶,另一端连接活塞,所述梳形架的梳形齿上由右至左依次连接爆炸瓶、接触式吸收瓶、接触式吸收瓶、鼓泡式吸收瓶、鼓泡式吸收瓶、鼓泡式吸收瓶,所述梳形架固定在仪器箱上方。
其中,所述水准瓶为250ml水准瓶。
其中,所述接触式吸收瓶的数量为两个,鼓泡式吸收瓶的数量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分析器,综合应用吸收法和燃烧法,分析时间比铂丝缓燃法少。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分析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气体分析器包括:接触式吸收瓶1、鼓泡式吸收瓶2、爆炸瓶3、梳形架4、双球量管5、外套管6、燃烧瓶7、水准瓶8、洗气瓶9、三通活塞10、仪器箱11,所述仪器箱11底部设有洗气瓶9和水准瓶8,所述水准瓶8与双球量管5的底部相连,顶部通过三通活塞10连接梳形架4,双球量管5外部套有外套管6,梳形架4的一端连接燃烧瓶7,另一端连接活塞,所述梳形架4的梳形齿上由右至左依次连接爆炸瓶3、接触式吸收瓶1、接触式吸收瓶1、鼓泡式吸收瓶2、鼓泡式吸收瓶2、鼓泡式吸收瓶2,所述梳形架4固定在仪器箱11上方。
进一步,所述水准瓶8为250ml水准瓶。
进一步,所述接触式吸收瓶1的数量为两个,鼓泡式吸收瓶2的数量为三个。
接触式吸收瓶1与鼓泡式吸收瓶2的液面应在标线上,将三通活塞10旋至进气位置,放低水准瓶8使气体吸入量管中少许。此时吸入的那份气体中混有梳形管及各支管的空气,不能当作试样,应排入大气中,升高水准瓶8,量管5内液面升至标线以排出气体。重复上述步骤3-4次,方能正式取样。
放低水准瓶8,将气体吸入双球量管5中,当液面下降至刻度线100以下少许时,使双球量管5液面与水准瓶8液面处在同一高度,小心升高水准瓶8,使量管5中液面升至刻度线100处,最后将三通活塞10旋至关闭位置。
CO2、不饱和烃、O2、CO的吸收。升高水准瓶8,给双球量管5中待测气体施加压力,再打开接触式吸收瓶1的活塞,于是待测气体进入KOH接触式吸收瓶1,直至量管5内液面达到标线为止;然后放下水准瓶8,将气体抽回,如此往复3-4次。最后一次将气体自接触式吸收瓶1中抽回,当接触式吸收瓶1内液体达到标线时,关闭活塞。将水准瓶8移进双球量管5,对齐液面,等待1min后,读出气体体积V1。吸收前后气体体积之差既是气体中所含CO2之体积。在读取体积读数后,应检查吸收是否完全,为此重复上述过程,如果体积之差不大于0.1ml,即认为已吸收完全。
按同样方法,依次吸收不饱和烃、O2、CO,吸收后分别测得体积为V2、V3、V4。在吸收CO之后,因气体中带出氨蒸汽而对V4有影响,可将气体压入第二个接触式吸收瓶1(按照图中由右至左数第二个接触式吸收瓶)的H2SO4溶液中,吸收除去后再测量体积V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腾龙玻璃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腾龙玻璃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5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