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然降解的环保护坡草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5471.0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1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姝;谭月桐;朱灿;姜涛;汉森;陈其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9/033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降解 环保 护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护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然降解的环保护坡草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工程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但是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极其重要。生态护坡,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生态护坡在具有一定的护坡功能的同时,也能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并且可改善环境功能。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形成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岩土边坡。在直接通过人工种草或者其他种草进行护坡时,在植物生长初期,植物容易被雨水冲走,造成后期维护修复工程较多,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挡墙及喷混泥土等护坡结构,仅仅只起到了一个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更谈不上对生态环境有保护作用,相反的只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和谐,并且造价较高,在进行大面积护坡时更会花费更高的价钱,许多人因为考虑到成本,在进行护坡时也会偷工减料,无法达到良好的生态护坡的功能。总体来说,传统的护坡方法具有不环保、绿化效果差、固土效果差、成本较高且施工周期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自然降解的环保护坡草毯,该草毯通过由竹子制成的竹支架固定在斜坡上,在实现良好的绿化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土壤和水质无损坏,十分环保,制造成本低。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自然降解的环保护坡草毯,该环保护坡草毯包括竹支架、草毯层、营养土层、棕树树皮层;
所述草毯层、营养土层和棕树树皮层由上而下依次铺设在竹支架内部,棕树树皮层上设有多个供植株根系穿过的孔;
所述竹支架为由竹子制成的竹框架,所述竹支架包括外围保护竹段、第一支撑竹条、第二支撑竹条和第三支撑竹条;
所述外围保护竹段均为半剖竹子,外围保护竹段有四个且围合成正方形;
所述第一支撑竹条有两个且固定在四个外围保护竹段底部对角线上;
所述第二支撑竹条和第三支撑竹条均有四个且分别围合成正方形,且围合而成的正方形均固定在两个第一支撑竹条上;
所述竹支架底部对角线两端均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的是,该环保护坡草毯通过木制铆钉插入固定孔中固定在斜坡上;该护坡草毯通过固定在斜坡上保证了该护坡草毯的稳定,避免草毯在斜坡上被水冲走,从而达到了护坡的效果。
进一步的是,第二支撑竹条和第三支撑竹条分别形成的正方形均通过绳索进行绑定,且均通过绳索绑定在第一支撑竹条上,两个第一支撑竹条相交处用绳索进行绑定。
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孔位于任一第一支撑竹条的两端。
进一步的是,四个外围保护竹段之间均通过螺钉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草毯通过竹支架固定在斜坡上,在实现了绿化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起到了有效地护坡效果,能有效避免草毯在斜坡上脱落;
(2)本实用新型的竹支架结构由竹子构成,代替了传统的混泥土、石块或砖块等材料,简化了制作过程,较低了成本,并且整个草毯通过木制铆钉固定在斜坡上,其材料易得且十分环保,不会对土壤和水质造成破坏,当草毯稳定在斜坡上后,竹支架可自然降解;同时作为基底的棕树树皮层,也具有降解快,无污染的特点;在后期无需进行处理,节省了后期处理成本。
(3)可根据斜坡的面积,将多个环保护坡草毯进行组合拼接,可适用于各种面积大小的斜坡,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斜坡上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竹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护坡植株;2、草毯层;3、营养土层;4、棕树树皮层;5、外围保护竹段;6、第一支撑竹条;7、第二支撑竹条;8、第三支撑竹条;9、绳索; 10、固定孔;11、木制铆钉;12、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5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