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爆破夯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4529.X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5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蒙蒙;蒋定国;程庆超;全秀峰;姚义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爆破 夯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基础夯实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下爆破夯实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港口工程界,对于重力式码头建筑物等的水下抛石基床,通常采用重锤夯实的方法处理,即利用浮式起重设备,吊起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夯实基床。锤夯法在水深较浅以及基床厚度不大的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主体沉箱向着大尺度、大重量的单位沉箱发展,基床断面尺寸不断增大,基床厚度不断加高,施工水深不断增大。对深水区基床夯实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水深较深时,采用锤夯法受到水浮力和阻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不仅锤夯所需周期较长,而且其基床密实度效果不理想,后期沉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爆破夯实装置,可以解决传统水下基础夯实过程中施工周期长,后期沉降大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基床抛石体的密实度,并且后期抛石体基床的沉降量相对较小,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爆破夯实装置,包括悬挂设置于水下夯实层上方的由多排药包组组成的起爆网络,各排药包组由多个串联的药包组成,引爆装置与起爆网络连接;
引爆装置中,起爆管与导爆索、电雷管及主导爆索串联,多根支导爆管并联于主导爆索上,每根支导爆管上设置有药包组。
每两排药包组之间的距离b=2R,R为每排药包组中药包的有效作用半径。
每两排药包组的各串联的药包的位置在垂直轴线上呈均等距离错开布置。
每两根支导爆管之间设置有继爆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爆破夯实装置,有益效果如下:
1、使其爆破强度充分的施加于基床上,有效的提高了基床抛石体的密实度,并且后期抛石体基床的沉降量相对较小,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摆脱了传统锤夯中大型机械的复杂操作,既提高了水下基础夯实的效率,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3、采用继爆管延时,既可以保证每段爆夯的震动不产生叠加,又能确保相邻药包的安全起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下爆破夯实装置,包括悬挂设置于水下夯实层(2)上方的由多排药包组1组成的起爆网络,各排药包组1由多个串联的药包1-1组成,引爆装置与起爆网络连接;
引爆装置中,起爆管3与导爆索4、电雷管5及主导爆索6串联,多根支导爆管8并联于主导爆索6上,每根支导爆管8上设置有药包组1。
每两排药包组1之间的距离b=2R,R为每排药包组1中药包1-1的有效作用半径。
每两排药包组1的各串联的药包1-1的位置在垂直轴线上呈均等距离错开布置。
每两根支导爆管8之间设置有继爆管7。
起爆管3起爆,电雷管5引爆主导爆索6,主导爆索6通过继爆管7控制每排药包组1的起爆延期时间,并经支导爆管8传至爆头,由爆头引爆各药包1-1。
药量的选择:一定的水深H,满足条件H=H0+H1时的炸药量为爆炸夯实的最佳药量。对于块石,爆炸夯实的最佳药量为:
q石=(0.10~0.15)2.3H
对于砂砾,爆炸夯实的最佳药量为:
q砂=(0.07~0.11)2.5H
药包深度布置:爆炸夯实层不发生抛掷漏斗的最小距离,为药包距夯实层表面的允许距离H1(m):
H1≥μaq/3
式中:q—药包重量,kg;
μ—常数,对于块石压实层μ=0.25~0.30,对于砂砾层μ=0.4~0.6;
a—系数,对于块石a=2.2,砂砾石a=1.8。
药包爆炸时,为避免爆炸能量逸出水面影响夯实效果,药包应悬吊在水中一定深度H0(m),这一深度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H0=(2.1~2.6)q/3
3药包平面布置:
药包1-1的有效作用半径R(m):
对于块石R石=(1.5~2.2)q/3;对于砂砾R砂=(1.8~2.5)q/3。
药包间距b=2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4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实时监测系统
- 下一篇:钢板桩